多家出版社发函“不参加电商6.18图书大促”,采销回应“只是想卖更便宜的图书促进消费”:如何实现多方共赢?

摘要: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家电商大促的图多方告知函的出版参加采销公布将聚光灯打在图书出版行业。近年来,社发书促实现出版社与电商平台等渠道之间的图书矛盾积压已久。与此同时,只想消费者普遍认为“图书定价太高”,卖更导致毛利水平承压的便宜出版行业更因实体书销量下滑陷入危机。截至目前,进消京东方面未对此事进行直接回应。费何

多家出版社发函“不参加电商6.18图书大促”,采销回应“只是出版参加采销想卖更便宜的图书促进消费”:如何实现多方共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张智 北京报道

又一年“6·18”来临,两纸由京沪56家出版社发出的社发书促实现“联合声明告知函”引发了广泛关注。

京东发布的图书“6·18”促销信息显示,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只想全品种图书以2至3折不等的价保政策进行为期八天的促销。

对此,北京10家出版社和上海46家出版社向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圆周”)发出了告知函。在告知函中,56家出版社明确表示不参与平台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并强调不会承担促销期间任何返利成本。

一石激起千层浪,告知函的公布将聚光灯打在图书出版行业。近年来,出版社与电商平台等渠道之间的矛盾积压已久。与此同时,消费者普遍认为“图书定价太高”,导致毛利水平承压的出版行业更因实体书销量下滑陷入危机。截至目前,京东方面未对此事进行直接回应。

知名科技作家陈根有着多年的出书经验。陈根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出版社来说,一本书的出版投入包括作者的税酬、编审的费用、设计印刷、仓储物流、营销推广等诸多费用。”

“也就是说,一本书还没销售,就已经支付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这些生产成本通常占图书定价的30%至50%。而这次6·18的二折、三折,就意味着让出版社赔钱来帮网络电商平台做业绩,这种不给出版社留活路的商业行为,遭受抵制是正常的。说明出版行业有良知,有底线,明确拒绝这种扭曲的商业行为。”陈根说道。

京沪56家出版社联合发声

日前,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十家北京出版社表示,针对江苏圆周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即全品种图书价保3折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累计8天的促销活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参与此次活动,并且将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2.jpg

5月20日,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申明称:“对于贵公司(江苏圆周)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即全品种图书要求各社以20—30折不等的价保政策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促销力度最大的8天活动(超过价保的),从维护图书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反对无序竞争,以及上海各出版社强烈呼吁,我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郑重申明,不参与贵单位此次单方面提出的618促销活动,并且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天眼查信息显示,联合声明告知函中提到的江苏圆周为京东关联公司。据悉,2022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将其持有该公司45%的股份转让给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目前,缪钦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持股比例45%。

5月21日晚,京东采销员工魏超在朋友圈回应称,已收到出版社的发函,对于6·18促销,魏超表示:“真心觉得自己很不容易。我只是想卖更便宜的图书,更好的让利消费者;我只是想通过薄利多销扩大销量,给合作伙伴们创造收益;我只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促消费为社会创造价值……咋这么生气呢,我做错了啥呢?”

3.jpg

5月23日,有京东平台自营书店客服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京东自营店铺只有平台满减活动。对于媒体报道的京东全品种图书价保3折参与累计8天的促销活动,该客服表示“不清楚其他情况,以商品页面信息为准”。记者注意到,目前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官方自营店铺以及旗舰店均在正常运营中。

“脉脉”平台显示,魏超是京东图书业务部的机构负责人。而截至目前,京东方面未对此事进行官方回应。

实体书“高定价”,出版行业为何还是不赚钱?

电商平台是当今图书零售的重要渠道,然而,出版社与电商平台等渠道之间的矛盾积压已久。据悉,早在2013年,就曾有8家出版社联合抵制电商平台“逆价倾销图书”。

然而,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则“站队”京东,认为出版社能不能赚到钱与消费者无关,消费者只在意买的是否便宜。而当前的图书定价普遍偏高,动辄就四、五十块钱,理应降价。对此,不少出版行业从业者纷纷跳出来表示,表面的高折扣背后实则是图书定价的上涨,吞噬的依旧是读者的实际利益。

一位在北京某大型出版社任职的资深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这就是一个恶性竞争,把价格打得太低,电商用图书这个品拉他们自己的流量,各种返点折扣他们也不承担,出版社成本被压得太低,生存不了了。”

该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是前些年电商刚进入时候留下的毛病,前些年做书的多,包括一些图书公司,由于当时出版成本低,他们会主推一本书,印量大、整体一本书的成本也低,所以他们能接受一时的低折扣,拉动销量,后期继续推广。”

科技作家陈根表示:“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出版业的一次行业性的集体维权事件,并且是一种具有自发、默契、共识性的行业抵制。从事件的本质来看,这是互联网电商模式发展多年所积累下来问题,就是通过不断挤压商家与供应链的利润,通过扭曲正常商业生态来获得平台增长的这种商业模式不再被接受。出版业只是一个代表,只是一种缩影,而背后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被互联网电商平台所扭曲。”

实体图书被消费者认为“书价虚高”背后,出版行业为何仍面对谷贱伤农、赚不到钱的难题?

据记者了解,作为传统商业模式,图书出版每个生产、销售过程都要保障一定的利润空间。陈根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对于出版社来说,一本书的出版投入包括作者的税酬、编审的费用、设计印刷、仓储物流、营销推广等诸多费用。即一本书还没销售,就已经支付了图书定价的30%至50%的生产成本,这次6·18的二折、三折,就意味着让出版社赔钱来帮网络电商平台做业绩,这种不给出版社留活路的扭曲商业行为,遭受抵制是正常的。”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实体书的价格空间取决于成本以及市场定位和预期利润率。“一般来说,实体书的价格可以支撑到5折左右的折扣,但过低的折扣可能会侵蚀出版商的利润空间。”郭涛称。

陈根认为,实体书的定价高这是一个误解,我们的图书销售价格在世界范围内,是属于最便宜的国家之一。图书和互联网信息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任何国家,图书的出版都是需要经过专业的编辑审校,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权威性、严肃性。而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内容创作,由于缺乏出版物的这三大属性,随时随地随意创作,也就不具备稀缺性与权威性,所以通常以免费的资讯形式存在。

对于图书出版行业而言,如果没有足够适当的利润很难维持高品质图书的出版。陈根以自身经验举例表示:“从整个国际市场来看,目前我们的图书与版权价值与价格都还偏低,比如我的书,在中国大陆的定价80元,网店通常就卖40元,但在港澳台定价在200港币以上,在英美国家的定价是40美元,并且他们的网店平台销售的时候是不打折的。这其中让我们看到两个问题,一是他们的互联网电商不以扭曲商业生态为基础;二是他们对于知识创作人员与行业有比较强的保护意识,出版社和作者如果没有价值保护,那么就很难激发作家开展创作工作。”

如何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此次联合抵制风波尽管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不经让人思考,电商入局下,图书价格下降是否真的不利于出版行业发展?

对此,郭涛指出,短视频电商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为图书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得图书推广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然而,这些渠道也可能导致图书价格的进一步竞争,尤其是在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中。

陈根也表示:“不论商业模式与平台怎么迭代,平台不能通过挤压商家与供应链的利润,来补贴平台自己发动的价格战。从商业竞争角度来看,平台需要通过自身的模式创新来留住用户,如果一味的依靠价格战,最终会扭曲成病态的模式。所以出现的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商家不参与了,另外一种就是商家提供相应价格的劣质商品参与。”

在郭涛看来,电商入局可能会推动图书价格下降,但这并不一定不利于出版行业发展。如果能够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创新业务模式来适应市场变化,出版行业仍然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规范网上网下出版秩序”规定,加强出版物价格监督管理,推动图书价格立法,有效制止网上网下出版物销售恶性价格战,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陈根指出:“从目前国际图书市场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图书出版领域需要进行改革,要对图书的销售价格进行管理,比如平台销售图书一律不能低于7.5折,这样就能有利于保护实体书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出版社投入更多资源做出高品质的书。同时需要引导社会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氛围,只有全民的科学与文化素养获得提升之后,我们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强国梦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

对于如何实现多方利益共赢,郭涛认为,需要创新和合作。“出版社可以考虑采用按需印刷(POD)技术来减少库存成本,同时通过数字平台销售电子书和有声书来拓宽收入来源。此外,出版社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捆绑销售、会员制度或者限时折扣等方式,既能保护出版社的利益,又能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价格。”

此外,郭涛称,出版行业当前还面临数字化冲击、版权侵权、市场需求变化和成本上升等问题。为了良性发展,出版行业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效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订阅服务、内容授权和跨媒体合作等。同时,出版企业应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多样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