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激活新业态 数字文化精品亮相文博会

  “您好,文化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的科技?”走进第二十届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通过“IP数字人+AI大模型”建构的激活“数智人”比比皆是,它们与来访游客沟通对话,新业相文为其介绍产品、态数提供服务。字文

  近年来,化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品亮5G、文化大数据、科技AR/VR、激活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得到广泛应用。新业相文“云看展”、态数线上演播、字文数字艺术、化精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一批具有鲜明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数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文化新业态,不仅丰富了大湾区居民的文化休闲生活,也让广东形成了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数字化扩展文旅想象边界

  “加速!射击!躲避!”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内,观众在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排起长队。该公司带来了一款名为“暗黑战车”的VR体验车,观众可通过VR进入“原始森林”场景,身临其境体验在原始森林游戏的快乐。

  该公司商务经理刘闯介绍,凭借多年的虚拟仿真技术积累,他们公司已研发动感极限、射击竞技、极限飞行等多个主题的VR虚拟现实设备,并通过VR技术与全国各地景区合作,助力当地文旅打造独特IP。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基于5G、VR/AR/M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文化新场景不断涌现。

  本届文博会上,数字化是文化产业的重点方向。不同领域“文化+科技”的细腻融合正在悄然间扩展着文旅产业的想象边界。

  在华为展区,智能观影眼镜体验处人气超高。只要戴上观影眼镜,就能清晰真切地看到“滕王阁”矗立在眼前。华为Vision Glass XR文旅解决方案旨在为景区赋能数字化的导览和讲解服务,可应用于各种文旅场馆,为游客带来更加智能化、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对文化企业而言,元宇宙是打破时空枷锁的“杀手锏”,也是主题文化的虚拟体验地,许多参展企业都借助元宇宙赋能文化创新。

  走进香港展区,浓浓的“港味”扑面而来。在展区中央有一条被LED屏幕包围的沉浸式长廊,通过影像和音乐呈现出中环、狮子山等香港地标性景点,进一步烘托出香港新旧交融的独特情调。

  香港元宇宙游戏工作室Index Game是全球首家获著名区块链元宇宙The Sandbox官方委任认可的创作机构。本届文博会,他们带来以香港九龙城寨为背景的游戏,让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感受香港文化。

  “最近,电影《九龙城寨》很火,而现实中的九龙城寨已被拆除,我们通过建构虚拟世界,把记忆带回现实。”Index Game创始人之一、香港资深广告人王碧琪(Becky)说。

  上天下海“打卡”诗与远方

  今年以来,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增长新引擎。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型科技企业争相进入“低空经济”新赛道。

  在深圳展区,一架翼装飞行器吸引了众多观众目光。它拥有像鸟儿一样的翅膀、火箭一样的引擎。在深圳城市形象片《敢为人先》里,它是人类实现“飞天梦”的工具。该展商介绍,虽然目前只是模型,但是未来它很可能会走进现实。

  “飞得很稳,体验很好。大美罗湖,欢迎大家来体验。”今年初,深圳罗湖区有关负责人试乘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打卡”梧桐山。

  本届文博会,同款航空器亿航智能EH216-S也被“搬”来现场。该飞机有八轴十六桨,是一款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我们的产品采用预设航线的无人驾驶飞行模式,能实现智能导航、精准起降,希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安全、更环保的智能城市空中交通解决方案。”深圳博领鹏城之翼飞行服务工程师林义发介绍,未来开启大规模商用后,乘坐该无人机的单价可以控制在500元以内,有相当高的性价比。

  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轻松“上天”,也能无缝“下海”。去年大热的比亚迪新能源越野车U8也亮相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它独创了应急浮水功能,即使渡河也能“如履平地”。

  此外,大湾区人的文化生活还能打破场地、季节和天气的限制。在平均气温超过23摄氏度的深圳体验高空滑雪,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在宝安展区,一条19米长的简易滑雪道,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在北纬22度滑雪”的快乐。

  该展区负责人介绍,明年10月,华发冰雪世界项目的超雪中心将在宝安开门迎客。超雪中心整体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106米,最大高差处约83米。场馆建筑如流线优美的蓝鲸从深海跃起,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国内落差最高的室内超雪中心。

  以文促融共建优质生活圈

  “微笑,打卡,拍照!”在澳门展馆内,濠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AI文旅照相机产品。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曾芝博介绍,该产品已被应用于珠海城市阳台项目,未来还计划进军更多内地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数年来,粤港澳三地共享互惠发展、共谋民生幸福,积极拓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合作。一批像曾芝博一样的澳青、港青纷纷北上,在更广阔的舞台实现自我,也为大湾区发展贡献青春与活力。

  去年以来,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大量香港居民北上消费。这不仅因为粤港澳地域相近、人文相亲,也因为三地在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持续开展交流合作。以文化融合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则带来产业消费的双向奔赴。

  今年1月,由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的舞剧《咏春》南下香港连演5场,舞蹈与武术美妙融合、咏春拳与香云纱“双非遗”亮相,香港观众交口称赞。

  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陈颂瑛说,《咏春》有很强的故事性,也有很多香港的元素,身为观众和香港人,感到有一种很大的共情。

  以文会友,笔墨间流淌的不仅是字句,更是深沉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紫荆文化集团下属大同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为推动港澳与内地文化交流,采取“出版+教育实践”方式,开展以绝美丹霞VR体验为代表的港澳青少年研学和教师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举办超100期,组织1万多名香港师生前来内地研学活动。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说,希望通过这种多层面、多元化的活动,加强两地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专业水准、开阔学生视野。

  崔璨 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