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虾山村吃艾饼喝咸茶正当季!

眼下正是清明时节清明时节。

这个节气,虾山既可以慎终追远,村吃茶正缅怀先烈、艾饼祭奠逝者、喝咸追思故人,当季又可以在气清景明中,清明时节来一杯有着280年历史的虾山下午茶:吃艾饼喝客家咸茶。

逢年过节,村吃茶正应节食品总会被赋予特殊情感。艾饼在艾饼文化里有句老话:清明吃艾饼,喝咸一年不生病。当季并不是清明时节艾饼能治百病,而是虾山寄托着一份质朴浓烈的乡愁。

艾饼,村吃茶正作为区级非遗项目;客家咸茶,作为市级非遗项目,在斗门区多个村庄都有悠久的制作历史,其中以白蕉镇的纯客家村庄——虾山村最为盛行。眼下万物生发、艾草鲜嫩,正是吃艾饼的最佳季节,虾山村艾饼飘香。

虾山村的艾饼和咸茶相配搭,风味独特。

艾饼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4月4日正值清明节,万物生发,艾草也到了最佳的食用期。

虾山村的赖平妹一家人忙活了起来。2010年,艾饼被列入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赖平妹成为该项技艺传承人。

赖平妹介绍,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的实施,来订购艾饼的游客逐步扩大到粤港澳大湾区各座城市。“有来自香洲的、佛山的,还有澳门的,昨天香港的游客来家里买了几十个艾饼。”

随着年龄的增长,70岁的赖平妹如今将这项技艺传到了儿媳谢学媚手中。

谢学媚从广西嫁到虾山村已经有20多年了,在艾饼制作上已经独当一面,“作为客家人的儿媳,我一定要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谢学媚开心说道。

清明节一大早,谢学媚来到地里采摘艾草。

“我们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艾草,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但清明前后仍是制作艾饼最多的时节。”谢学媚一边摘艾叶一边说,“2月—5月是艾草一年中最好的时候,鲜嫩、清香,做艾饼得摘顶部的嫩叶。”

地道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将艾叶洗净放入锅中,鲜嫩的艾叶在热水里被软化后捞出,用冷水漂净,放进水中浸泡。“艾草泡在水里要养两天,才没有生涩味,还得每天换水。”谢学媚表示。

浸泡好的艾叶在砧板上铺开,用木棒捶打,再用菜刀剁成蓉。

糖浆是艾饼香甜的关键。“片糖一定要全部煮融才能放入艾叶。”谢学媚表示,因为最近下雨较少,艾叶味道偏苦,此时加多一些糖才好。

将艾叶蓉与糖浆搅拌好后,赖平妹拿出了花生、芝麻、白糖,加上自家腌制的猪肉,细细搅拌。馅料甜中带咸,混着艾草的味道,焕发出一种和谐的魅力。

在艾叶蓉中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花生油,用手和匀后抓取一小团搓圆按扁,随即舀一勺馅料放进清洗干净的乌榄叶上。“一定要用乌榄叶,味道才会正宗!”

这期间,左邻右舍的几位阿姨过来帮忙,大家说说笑笑开心做艾饼,不一会,艾饼就摆满了一笼。

木柴燃起,蒸好的艾饼香气四溢,艾叶和榄叶的清香相互交融,令人垂涎欲滴。

客家咸茶待客好味道

吃艾饼,怎能少得了客家咸茶?

斗门地区客家人煮食咸茶的风俗在清乾隆年间(1744年)开始盛行,经过近十代人的传承,在实践中扬弃、继承、丰富、发展,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就一碗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家乡味”。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非遗名录。

客家咸茶甘香醇口,既有茶叶的甘醇、芫荽的清香,又有花生的酥脆和芝麻的油香。

说话间,赖平妹在擂钵中放入切碎的芫荽、搓碎的绿茶,混上少许粗盐和芝麻,加入沸水轻微搅拌。最后盛入放有花生的碗中,一道咸茶便制成了。“来来来,大家来喝茶,艾饼吃多了容易腻,这时候配上咸茶就最合适了。”喝上一口咸茶,口感鲜美、清爽。配上软糯的艾饼,甜咸交替,令人回味无穷。

客来敬茶,以茶联谊。不论岁时节庆或是亲友来访,虾山村的村民都会以客家咸茶待之。不错,客家咸茶这是一杯热情好客的迎客茶、增进友谊的团结茶、和睦邻里的怡情茶。

清明时节,包一笼艾饼,煮一钵客家咸茶。甜、糯、咸、香……独特的香气中蕴含着家乡的味道。在大自然气清景明中,喝下这杯有着280年历史的下午茶,质朴浓烈的乡愁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