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健康获得感如何再提升?深化医改“划重点”

  新华社成都6月23日电 题:群众健康获得感如何再提升?深化医改“划重点”

  新华社记者李恒、划重点董瑞丰

  为14亿多人提供可及的群众优质医疗服务,是健康中国深化医改的必答题。

  当前深化医改成效如何?还有哪些重点任务需进一步突破?群众健康获得感如何再提升?6月22日至2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获得化医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上,多名业内专家就医改话题,感何改盘点既往清单,再提展望下一阶段发力点。升深

  “家门口”就医不仅要“有”还要“优”

  推动“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划重点一般的群众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健康村里解决”,获得化医是感何改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目标。

  有序推进13个类别的再提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基本覆盖医疗资源薄弱省份;着力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升深超75%的划重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到基本标准……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农村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要更加着重于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4万个,村卫生室58.8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1万个。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正迈向从‘有’到‘优’、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陈凯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地进一步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在体系上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组织架构,在服务上推动提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健康。

  公立医院要强化公益导向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指导11个综合医改重点省份因地制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3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在关键环节创新突破,14家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主要指标明显改善。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推动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公益性,扩大普惠性,提高可及性。

  部分省份努力降低老百姓看病成本,不断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比如,四川省积极激发公立医院发展动力,调整医院收支结构,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浙江省围绕“促协同”,纵深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在控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多管齐下”探索创新……

  下一步,如何继续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介绍,未来将从深入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定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指导规则等方面不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让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

  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突破口,让老百姓享受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工作。

  朱洪彪表示,今年将指导内蒙古、浙江、四川等3个试点省份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省(区)试点,指导唐山、苏州、厦门、赣州、乐山等5个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院成本的有效举措:北京市深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66家定点医疗机构推行647个病组实际付费;重庆市把符合条件的市级协议医疗机构和各区县开展住院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实际付费……

  据介绍,促进医防融合,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开展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加快创新药、罕见病治疗药品、临床急需药品审评审批等,也将是下一阶段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