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帆实践队队员回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寻脉潮州古城 讲好非遗故事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帆实践队队员回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广东岭南特色文化、省外术职社会实践非遗文化的语艺业学院青认识和热爱,7月30日至8月13日,帆实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青帆实践队14名队员围绕“潮州非遗文化”主题,践队在老师的回乡活动指导下返回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多渠道了解非遗之美

  青帆实践队选择潮州嵌瓷、开展童谣、广东工夫茶、省外术职社会实践红桃粿、语艺业学院青鲤鱼舞、帆实大吴泥塑等非遗项目,践队深入了解分析潮州非遗文化的回乡活动内涵与特点,多渠道、开展多平台了解学习潮州非遗文化内涵。广东期间,青帆实践队参观了潮州市嵌瓷博物馆,拜访了潮州嵌瓷区级传承人卢渤鑫和嵌瓷艺术创作人陈旭南。谈及乡土教育非遗普及的重要性,陈旭南表示,把嵌瓷工艺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学中,只有被认识、被接收才会被创作,从而延续这门工艺!

  实践队还邀请了潮州鲤鱼舞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启钿、区级非遗传承人杨喆及庵埠镇文里村鲤鱼舞队的队员到实践基地现场教学。

  青帆实践队围绕潮州非遗文化主题,立足潮安区及其周边区县,通过走访调研,了解目前潮州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与面临的困境,探寻潮州非遗历史由来、制作工艺、精神价值等丰富内涵,挖掘潮汕文化非遗传承,宣扬创新非遗文化。

  青帆实践队深入潮州凤凰山实地调研,跟着茶农了解整个制茶的流程,亲自体验采茶流程。

  实践队队员通过了解非遗之美,努力寻找创新型路径,探索性地走一条创新的“非遗+”道路,助力非遗的保护、发展与传承。

  寓教于乐进课堂

  在充分学习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青帆实践队以喜闻乐见和寓教于乐的形式向潮安区庵埠镇文里小学学生传授潮州非遗文化系列知识,包括民居、方言、工夫茶、泥塑、饮食、民俗文化。实践队充分利用其师范技能和专业特色,通过打造玩嵌瓷、制泥塑、做红桃粿、搭鲤鱼灯的动手乐园,推广青帆原创潮语童谣,开设工夫茶知识学堂,设计创作了妙趣横生的课堂。

  直播带货开新路

  更值一提的是,青帆实践队以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多媒体平台用“非遗+直播”的形式,辅助潮州非遗文化传承人展示和传授技艺以及非遗知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介潮州凤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独特的乡土文化。工夫茶、鳕鱼片、猪肉松、凉果等轮番出现在直播间与网友见面,直播观看人数近2500人,点赞数11万+,把互联网当成新农具,把直播助农作为新技能,让农特产品搭上网络直通车,以直播“小屏幕”打开助农大市场。

  青帆实践队表示,将讲好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乡村振兴。

  林宗楷 庄梓妍 李凯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