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主唱是兽医!珠海“斜杠”青年组乐队,嗨翻草莓音乐节!

【人物印象】如果把物质生活、斜杠经济水平比作面包,今日把浪漫、面孔莓音情怀和看似虚无缥缈的丨主梦想比作玫瑰,恐怕很少有人能在两者之间做出坚定的唱兽选择。而在珠海,医珠却有一群人说,海青“面包和玫瑰,年组我都要。乐队乐节”他们就是翻草——衣湿乐队,由几个扎根在珠海的斜杠“斜杠青年”组成,在日常工作之外,今日业余又专业地做着音乐。面孔莓音本周末正在举行的丨主珠海草莓音乐节上,就有他们的唱兽身影。

在草莓音乐节上表演的“衣湿乐队”。
在草莓音乐节上表演的“衣湿乐队”。
在草莓音乐节上表演的“衣湿乐队”。

近期几乎每个工作日,晚上8点,下了班的游淼都匆匆赶往排练房,和乐队成员会合,为珠海草莓音乐节做准备。作为衣湿乐队的主唱,他和其他6个成员一样,都在自己的职业之外“兼职”做音乐。衣湿乐队的几个人当中,有兽医、有老师、有的做着行政工作,大部分跟音乐完全不搭边,但聚在一起,他们就是13年间走南闯北,登上全国18个音乐节舞台、用原创作品带动方言创作“觉醒”的国潮民谣乐队。

“衣湿乐队”

“一支专业的业余乐队”

衣湿乐队的成员都有一个特点,虽然热爱音乐,但是选择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再用“一切余力”玩音乐。2008年,在广东上学的游淼毕业了,他选择到珠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担任兽医,同时也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乐队搭子”。

9月11日,衣湿乐队在珠海排练房里为珠海草莓音乐节做准备。金璐 摄

其后几年,他遇到了正在当老师的林权宏、考编的小如、做行政的大岩、还在找工作的焜仔、做培训的兽兽和在粤剧团工作的查老师。他们为衣湿乐队带来了吉他、贝斯、三弦、琵琶、架子鼓,以及20余种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几个在珠海扎根的“斜杠青年”,就这样将一支“专业的业余乐队”组建起来。

由于衣湿乐队最初只有游淼和林权宏两人。一位是兽医、一位是老师,“衣湿”的谐音便成了组合的名称。

业余的乐队很多时候需要向经费“屈服”。有一年去北京演出,为了省钱,游淼给大家在三环内定了200元一晚的单间,结果到了才发现,那不过是工地上临时搭建的板房。12月的冬夜,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没有暖气的板房里,每个人都瑟缩在被子里一夜无眠。

北京的演出结束后,一行人又要立马赶回广东参加东莞的音乐节,于是一行人从“冰窖”空降“火炉”。“那一年的广东,12月份了还是30度的气温,我的天呐。”大岩记得十分清楚,一想起当时的感觉,还打了一个激灵。

除了经费紧张,乐队初期也经历过一些因为“想当然”闹出的笑话。“去西安的那次,人家问我订个大场还是小场,我说我们7个人的大乐队,肯定要个大场子!”游淼笑了一下,“结果人家那是能容纳2000个观众的大场子,平时来看我们演出的人就是一两百人啊。”

不过,在“业余”的身份下,衣湿乐队也在不断打磨着自己的专业性。13年来,除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都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的排练或演出。哪怕在下班之后赶到排练房,等人凑齐了都已经是晚上9点,他们也没有放弃过。

“为了音乐拼了命”

由于乐队成员职业不同,大家只能在晚上8点所有人都下了班之后进行排练。最辛苦的时光,是为了一次成都的专场音乐会。当时除了乐队的7个成员,还有4个伴唱和10多个弦乐。23个人利用业余时间一同排练了数月,每天直到凌晨1、2点才回家成为了常态,最后乐队在成都专场音乐会上呈现了30首曲子,表演了整整3个小时。

9月11日,衣湿乐队在珠海排练房里为珠海草莓音乐节做准备。金璐 摄

“现在看当时的照片,很多人都是戴着口罩的,因为累病了。”小如说。而最“喜欢”生病的是主唱游淼,“可能是因为重视,可能是因为紧张,他很爱发烧,喉咙发炎什么的,可能还有一个小时就要演出了,他还在医院治疗,全国各种livehouse旁边的医院都有他的‘生病打卡’。”

今年珠海草莓音乐节之前,生病的人换成了林权宏,工作加上乐队一环扣一环的事情让他忙得晕头转向。演出前一个星期,他晕倒在家里,会唱衣湿乐队几乎所有歌曲的小女儿拨打了120电话,把爸爸送到了医院。缓过来之后,他和乐队伙伴视频通话,故作轻松地说,“你们等我拔管飞过去排练!”经过几天的休养,他赶在演出前,和伙伴们一起进行了试音,并且今年的珠海草莓音乐节上,弹响了自己主音吉他的旋律。

“土土的方言也可以很潮”

“各位,南来的、北往的客官们啊,听我讲,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四川宜宾有个小娃儿叫三春……”在衣湿乐队的歌曲《三春》中,开头四川方言的一段念白,将人带到了云雾缭绕的真武山。而在其他的原创歌曲和翻唱歌曲中,衣湿乐队也常常用四川宜宾的方言来演绎。

衣湿乐队演出资料图。

长期关注中国民谣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早在几年前,依然有乐迷觉得用方言唱歌很土,而随着重庆一批嘻哈歌手的走红,以及贵州话、闽南语歌曲的流行,让方言在民谣中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乐迷开始认可,“土土的方言也可以很潮。”

作为成立之初就开始使用方言创作的乐队,衣湿乐队把四川宜宾的童谣、风土人情和音乐特色融入到歌曲中,为乐迷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衣湿风格”。从结合了方言与民族弹拨乐、民族管乐、民族打击乐的专辑《神怪辞典》,到将方言创作流行化的专辑《流杯池》,再到加入了说唱元素的纯方言专辑《龙门阵》,和大胆加入了硬摇滚、布鲁斯甚至交响乐元素的新专辑《神怪辞典2》——13年来,衣湿乐队一直不断探索着四川方言音乐的更多可能性。

衣湿乐队演出资料图。

“去成都演出完,许多同行来找到我,说以前总觉得方言上不了台面,没想到唱出来大家还非常认可,所以他们也开始唱方言。”游淼说,“我是从四川宜宾走出来的娃儿,在全国各地唱着方言的歌儿,希望有更多人能通过音乐感受到一个地方独有的气质。”

现在的衣湿乐队,一手是“面包”,一手是“玫瑰”,正在给自己新的定义——国潮民谣乐队。游淼的箫和唢呐、焜仔的三弦和琵琶、查老师的各种钟、鼓、锣和木鱼,都在编曲之初就被巧妙地与吉他、贝斯、架子鼓和键盘融合在了一起。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或许所谓“土土”,本身就很潮。

衣湿乐队演出资料图。

如今,衣湿乐队的所有专辑在国内外主流音乐平台如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微博音乐、Apple Music、Spotify等都有上架,各平台累计播放量破亿次。而在线下,衣湿乐队13年来走过了20多个城市,全国许多知名的livehouse和音乐节上,都有他们的足迹。“为了音乐拼了命,我们可能是全国最专业的的业余乐队了。”游淼说。

“但是我觉得也不要把这个拔得太高。”游淼话锋一转,“因为每个人都有业余生活,有的人喜欢打篮球,有的人钓鱼,我们就喜欢搞搞乐队,把业余时间拿来做这个。按照我的理解,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