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村党总支书记邹兴伦:打造渔业高质量发展,渔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样板”

住民宿、乡村样板品茶果、桂山体验海岛垂钓……今年以来,村党每到节假日,总支邹兴造渔质量桂山镇桂山村的书记特色民宿总是热热闹闹的,八方游客慕名前来感受海岛旅游小镇的伦打魅力,不少外出村民也纷纷借此契机发展民宿、业高渔民渔家乐,发展富裕富足当起了导钓、乡村样板游艇驾驶员,桂山出海捕捞的村党传统生产方式也正在朝着“耕海牧渔”深刻转变。

桂山网箱养殖。总支邹兴造渔质量

这些都是书记桂山镇桂山村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今年,伦打桂山村还入选全国新一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业高渔民对充分挖掘海岛红色资源、讲好海岛故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桂山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邹兴伦表示,接下来,桂山村将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扬海岛红色文化,持续改善海岛人居环境,打造渔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宜居宜业、渔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样板”。

乡村更美民宿更旺

桂山村始建于清代,原名“十姓堂”,是新中国首场海战万山海战的发生地,因纪念参战舰艇“桂山”号而得名,辖区常住人口400余人。该村乡村肌理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曾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为牢牢把握海洋海岛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桂山村将推动旅游产业开发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给游客带来惊喜的同时,更提升海岛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邹兴伦介绍,过去一年,桂山村采取“整体整治+部分改造”的更新方式,提升78栋房屋外立面,加固改造村内22栋危旧房屋,打造巷道、绿化景观节点,对村内道路铺装、电线水管等进行全面提质改造。

借打造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的“春风”,桂山村还引导村民将闲置民居出租、与企业租赁盘活村民闲置房屋等,成功打造“道禾璞树”“悦海阁”等一批精品民宿,民宿产业集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我们村现在用自家民房改建的民宿有14家,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20万元的收入。”邹兴伦说。

渔旅融合增收致富

“海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游客也越来越多,还吸引了许多年轻村民回村创业。”邹兴伦介绍道,除民宿外,桂山村正积极打造“晚风集市”,形成独具海岛特色的夜间经济业态,聚集海鲜、烧烤、啤酒等商户16家,节假日期间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

桂山村村属企业众归休闲渔业有限公司已与强森海产养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众森海上渔家乐,提供渔排喂鱼、渔民海钓等特色渔家活动。接下来,桂山村还将开拓“渔旅结合”发展新模式,逐步发展近海垂钓、海上快艇等休闲渔业新业态,提升渔业附加值,并健全“公司+渔民”利益链机制,给村民们提供另一种靠海吃海的新方式。

桂山网箱养殖。

此外,今年10月,位于桂山镇大头洲和大碌岛近49公顷海域被无偿委托给桂山村和桂海村村民委员会共同运营管理,有效填补了海岛渔村海域发包正规收入渠道的空白,为海岛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邹兴伦表示:“该项举措促进渔业养殖企业有了合法经营的‘身份证’,既能保障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也能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近80万元的经济增收,是利用海洋资源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长效增收机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红色旅游“串珠成线”

桂山村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村内拥有文天祥文化广场、桂山舰纪念碑、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红色旅游品牌效应逐年扩大,曾经“与世隔绝”的海岛,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今年1月—11月,桂山岛来岛游客达39.9万人次,同比增长70%。

桂山舰登陆点遗址。

邹兴伦表示,接下来,桂山村将继续盘活红色文化资源,串联万山海战遗址、文天祥广场、港珠澳大桥沉管基地等一系列主题资源,建立“1+1+N”红色爱国展示线路。同时将红色文化和民宿发展有机结合,邀请村民讲述海岛红色故事,提供陆上红色研学线路、海上红色研学线路的“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