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横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要来了,意味着什么

  【编者按】

  一桥飞架,首条融贯深中。横跨建设超7年的珠江世界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即将发生跃变。口的跨市湾区融合,公交交通先行,意味中山以势如破竹的首条“交通大会战”,深度参与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横跨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珠江即日起,口的跨市南方+将持续推出系列走读,公交从中山出发,意味观察大湾区交通格局的首条蝶变,敬请垂注!横跨

  什么是珠江“同城化”“双城记”的最大标志?

  或许没有一以概之的答案——但公交出行,一定是市民群众心目中的重要选项。

  在粤港澳大湾区,就有那么一条跨越珠江口的跨市公交——深中公交线路,即将运行。6月5日,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对外公布深中跨市公交实施方案,包括公交线路、票价信息、开通时间等。在对深圳、中山两地的通勤出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后,深中跨市公交项目两条线路票价方案最终确定为15-18元,线路将于深中通道通车当天开通。

  一桥飞架,碧海通途;深中通勤,自此启幕。深中公交线路,也是首个横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其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在深中双城之间增加一个出行选择”。南方+记者近日到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公交枢纽站(下称“博览中心站”)和深圳前海湾站实地探营,从深中公交给双城生活带来的新速度,看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深中同城的大变革。

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公交枢纽站。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公交枢纽站。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1

  跨市公交不是新鲜事儿。但在珠江口东西两岸之间开设公交路线,深中两地算是开了先河。

  中山对此谋划已久。

  2022年8月,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正向深圳争取跨市公交进一步深入深圳中心区域,构建深中同城公交系统,确保深中通道通车当天,同步开通跨市公交。

  构建深中同城公交系统是中山强化交通支撑,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一步。以“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一体化”为先导,近年来,中山快速推进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水上交通、公共交通谋划对接——

  一个是在陆路网建设方面,中山加快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形成深中通道登陆中山侧高速公路对接网络,实现中山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

深中跨市公交经过深中通道。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深中跨市公交经过深中通道。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其次是在轨道交通方面,中山以大湾区核心城市半小时通勤为目标,推动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2023年3月,南中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动工建设;同时,联合深圳共同加快推进深江铁路建设;此外,深南中城际线站位方案研究工作也在推进。

  再者是在交通服务配套方面,加快公共交通的双城线路,锚定深中通道与途经深中通道的公交、班车线路及配套保障设施等同步开通运营目标,提前谋划开通中山至深圳跨市公交线路,与深圳方面深入沟通研讨深中跨市公交线路、机场大巴线路和跨市客运班车公交化的运营及配套保障设施,构建深中同城公交系统。

  如今,双城通勤生活从想象走进现实。

  2

  迎接深中通道通车,中山交通拿出的第一个惠民“大礼包”值得关注。

  从线路设计上看,首批深中跨市公交主要在中山主城区和深中通道登陆点翠亨新区构建起了与深圳前海的公交体系。该线路一共有两条,一个是“博览中心—前海湾”线,一个是“翠亨新区人才港—前海湾”线。中山的始发站有两个,一个是城区博览中心,一个是翠亨新区人才港。其中,城区的博览中心将建成公交枢纽站,未来将接驳从镇街到主城区的公交线路,集聚大量客流,到周边景区、网红文旅地、知名中山美食打卡点等的交通网络通达、便捷;翠亨新区则是深中通道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登陆点,也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以及承接深圳外溢资源的主要站点,未来将有大量的创新资源于此交汇。而深圳市的始发站在前海湾站,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湾地铁站,距离高速出入口较近,接驳深圳1号、5号、11号等三条主要地铁线路,方便乘客换乘至深圳市内热门景点及主要商圈。

深中跨市公交车到达深圳前海湾地铁站站点。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深中跨市公交车到达深圳前海湾地铁站站点。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从发车频次上看,两条线路预计发车频次均为15-20分钟/班,其中“博览中心—前海湾”线路每天56班次,来回112趟次;“翠亨新区人才港—前海湾”线路每天36班次,即来回72趟次。也就是两条线路每天发车超过90班次,和东莞、惠州等地与深圳跨市公交时间相差不大。

  从票价上看,两条线路的全票价格分别是18元、15元。据知情人士透露,两条线路的全程距离为45-60公里,其中高速路里程为30-50公里,按现行的物价标准,深中跨市公交单程收费在35-40元区间。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经深入研究后进一步降低票价。

  从配套上看,中山市所采购的车辆是35辆全新纯电动公交车,除了配置高靠背软座、液晶显示器等现代化设施以外,还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比如在舒适度方面,前后距离相较国际标准增加至80-86厘米;比如每个座位均有USB充电接口等。

  从站点的选址,到现代化候车厅的建设,再到高配置的新能源电车的定制,小细节背后,有更大的格局和更深远的谋筹划。作为首条对接深中通道、连接深中两地生活的公共交通线路,深中公交的品质,某种程度也代表了对深中一体化的品质。

  毋庸置疑,在推动深中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过程中,交通一体化是基础支撑:

  只有以便捷的交通网络开路,才能推动更加充分的资源交换;

  只有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享,才能营造跨市无感的生产生活环境。

  不得不说,在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进程中,交通一体化交出了扎实答卷。

  3

  当“跨越珠江口”以公交通勤的方式出现,意味着双城生活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从中山博览中心公交枢纽站出发,直上中开高速,10多分钟后便可抵深中通道,直至深圳前海高速路口一路无红绿灯,畅通无阻——这是未来深中公交开通后的现实场景。

深中跨市公交专线购票指引。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深中跨市公交专线购票指引。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世界著名工程咨询集团——林同棪国际的专家罗伯特·萨金特曾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交通网络对于链接湾区城市以及湾区城市内部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以纽约湾区为例,核心区和新泽西之间隔着哈德逊河,河岸线有60公里,其间分布有5条跨河通道、3条跨河铁路通道。

  而在旧金山湾区5座湾区大桥修建以前,基本靠渡轮作为交通工具。随着海湾大桥、金门大桥在内的湾区大桥的陆续建成,湾区城市的互动与发展明显提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旧金山湾区南湾地区硅谷公司集聚的地方修建了一批轻轨后,一些大公司比如Google,倾向于把诸如Google学院这样的机构,设在靠近交通轻轨枢纽和站点的地方。

  诚然,交通的便利度将极大地改变要素流动的走向。

  这样的案例,在广佛同城的历史演变中,亦可窥见一二:

  自2010年11月3日地铁广佛线的首趟列车驶向魁奇路站开始,公共交通掀开了广佛同城的新序幕。《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广佛两市间日均出行量达到174万人次。

  密集的双城公交直接带动资源集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佛山新城企业数达2466家,较2022年初增长约12.5%;在千灯湖所处的南海区,有超过70万广州人在此居住生活,超1200家广州企业入驻。

  这样的双城记,也将在深中两地上演。某种程度而言,构建“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做好深中航空港、跨市公交枢纽、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无人机物流航线等交通设施,是实现“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等协作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即将开通的深中跨市公交,将翻开中山与深圳陆路公共交通的历史。

  采写:南方+记者  罗丽娟  陈少宏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统筹:罗丽娟 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