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北师大邀多学科专家举办主题论坛

近年来,聚焦举办儿童心理健康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青少一个问题和挑战。我国也不例外,年心受疫情等因素的理健论坛影响,近几年我国的康北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抑郁与焦虑的比例不断升高、一些严重的邀多自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1月19日上午,学科在第六届教博会上,专家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举办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干预》主题论坛,聚焦举办邀请心理学、青少医学和人工智能等三个主要领域的年心学科专家,从不同的理健论坛视角深入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言献策。康北

本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两个部分。邀多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学科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主任,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乔志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今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下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心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北师大心理学科持续关注的主题,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儿童心身健康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乔志宏指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只是心理学单一学科能够完成的,还有赖于精神医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和技术的参与。本次论坛希望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和碰撞,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探索更加多元、行之有效的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方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及重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蔺秀云教授主持了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

蔺秀云表示,从论坛现场爆满的情况来看,大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非常关注。本次论坛是响应4月份17部门颁布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推进和落实,也是助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举措。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伍新春发表了主题为《共情倾听 我向表达——人本咨询理念的应用转化》的报告。他从“共情倾听,理解孩子”和“我向表达,尊重自己”两方面出发,通过设置“行为奖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倾听心声”等情景交流模式,引出“共情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处理学生和孩子言辞情绪化的问题时,“共情倾听”是老师和家长们可以优先采用的模式——“共情”意味着“纳人之情,知人之事”,这既是对学生和孩子的尊重,也是对老师和家长的宽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林丹华教授发表了《“积极发展促进和问题减少并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演讲。林丹华从疫情后阶段的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的睡眠问题、青少年的校园欺凌、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手机与网络依赖、青少年学生的幸福感与人生意义感及多重困境儿童的心理问题等多方面,介绍了当下我国中小学生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她强调现实应从促进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当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而不仅仅只是减少问题,提出应从“家-校-社区”一体化积极环境创设的角度去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在《对青少年抑郁的认识与对策》主题报告中指出,抑郁的情绪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反应,这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抑郁症,抑郁障碍和抑郁的发作。他系统地介绍了非自杀性的自伤这种同样应引起重视的危机行为。

此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程文红作《焦虑症家校医早期联动防治》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特聘攻坚骨干李风华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数字化评估与干预》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广东省数字心理健康与智能生成实验室主任倪士光做《数字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主题报告,分别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实践和成效。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出版集团,科大讯飞智慧心育研究院,暂停实验室,好心情学院,IBT无疆科技公司的6位企业嘉宾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主题,分享了他们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产品设计和创新方面的经验和见解,以及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产出的成果。

本次论坛精彩纷呈,引发了参会观众的强烈共鸣,为带动更多人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除了举办主题论坛之外,北师大心理学部在本次展会还设有“家庭教育”展区,展示了近年来心理学部的师生们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既有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家庭治疗、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转化和培训成果,也有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和评估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