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没有商人 电影市场不爱大片青睐小成本

  威尼斯向来是威尼华语电影的福地,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便有三部类型各异的斯没华语片参与角逐最高荣誉金狮奖,但相对奖项争夺上的有商影市热闹,电影的人电另一个面——市场却冷清不少,比起5月戛纳扎堆出现的场不成本《武侠》、《金陵十三钗》、片青《一代宗师》、威尼《大闹天宫》……几乎囊括了今明两年华语影坛的斯没重磅制作,本届威尼斯最大牌的有商影市非参赛电影不过是李连杰(微博)主演的《白蛇传说》,除此,人电便是场不成本《我是丽》,《残梦》等文艺小片,片青这种“冷静”,威尼与处于亢奋的斯没功利主义的中国电影形成了强烈反差,精明的有商影市中国电影商人为何缺席水城?真相,或许要从威尼斯没有交易市场说起。

威尼斯不是商业的舞台

  作为历史作为悠久的国际电影节,威尼斯一向以表彰艺术电影著称,不比戛纳兼顾娱乐性与商业性,柏林政治挂帅,强调意识形态,题材多元化的威尼斯电影节更为纯粹为电影服务,在威尼斯,商业交易往往是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进行。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对电影节的定位是一个“电影交流和分享的舞台,为全世界的电影人们提供一个难得的展现契机”,所以,你很难在威尼斯看到张扬在街头着巨幅电影海报,或者是摆放着影片数据的密密麻麻的展台。

  欧洲电影市场(简称EFM)是每年首个亮相大型电影交易市场,EFM每年二月开张,销售额的高低,多少预测出一年全球影市的冷暖,因为与柏林电影节绑定,EFM和电影节唇齿相依,而与戛纳关注大制作不同,EFM更多青睐小成本制作,如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张扬的《落叶归根》便均在EFM售出版权,此外,因为时间处于国内春节档,也相应吸纳了上一年国内圣诞檔乃至暑期檔的华语电影,如今年,《山楂树之恋》,《非诚勿扰2》便均选择在EFM交易。

  接棒EFM的是戛纳电影节,这个选择在5月开幕的电影节拥有最好的资源,既是电影艺术水平公认的最高殿堂,也是首屈一指的电影交易市场,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近几年来,戛纳俨然已成为华语电影争夺市场、展示自己的决斗场,尽管电影市场的展台价格昂贵,但不少片方仍愿花重金来此。据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总经理热罗姆-帕亚尔早前透露:“今年(2011年)的戛纳电影市场有4500个公司和4300部电影参加。参加总人数有10600人,其中,中国《内地》来了250人,带来了76部影片,另外,中国香港方面带来了63部电影,中国台湾有9部。”

  华语片的扎堆势必导致竞争加剧,最终演化成大制作的拼金游戏,如《武侠》包了场刊封面,《大武生》掏钱上了场刊版面的已是常规动作,一个有名的段子关于《让子弹飞》,为了在海外市场占得先机,剧组不惜花500万打飞的高调卖片。可以说,占领了戛纳,就意味着占领了世界电影的制高点。制片人张伟平也对戛纳的变化看在眼里:“单纯强调艺术,没有市场的支持,这个电影肯定没有生命力。十年前我来到戛纳时,戛纳就是一个艺术电影天堂,十年后戛纳已变成一个电影大卖场。”

  当然,戛纳相应给予了中国电影丰厚的回报,以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为例,陈可辛执导的《十月围城》卖出36国版权、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卖出11国版权、冯小刚(微博)的《唐山大地震》卖出7国版权。电影节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如连续5年与电影频道合作,举办盛大的“中国电影之夜”等活动推介中国电影。

为多伦多放弃威尼斯

  眼看戛纳藉助庞大的电影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明星,媒体,电影商人,最终转化为巨额的赞助,为新建电影宫而急需融资的威尼斯主席马克穆勒不免着急,声称现在的电影节也会引入一定的电影交流和电影市场的环节,但事实上,这种转型的压力更大原因来自于另一座城市——多伦多。
虽然马克穆勒否认了威尼斯电影节与多伦多电影节的PK问题,但水城近几年还是感受到多伦多愈发强势所造成的威胁,由于两个电影节几乎在同一时间举办,不少片子在威尼斯亮相后,都会转战多伦多,但因为后者有强大的电影交易市场,更容易吸引买家与媒体的注意力。此外,威尼斯高昂的消费也会让一些专业的买家和片商慎重考虑。

  华谊的王中磊(微博)认为两个电影节的定位截然不同:“威尼斯一向都不是以电影市场见长的。而多伦多选择的时间也越来越跨出北美市场的部分,它之后还有AFM来补充一次,所以大家都开玩笑说,在多伦多看片,在AFM成交。这是一个很商业的链条。”但不少北美电影人仍会为了影片的北美市场,放弃威尼斯。在中国,当年《狼灾记》便婉拒了威尼斯的邀请,选择了更偏重市场的多伦多。而今年,王小帅新片《我11》也会选择一个“没有竞赛但市场是全球公认最好的电影节”,因此该片将会放弃威尼斯电影节,率先在多伦多电影节亮相。据悉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为申奥和确定北美发行商,也会在多伦多电影节期间放出预告片。

  多伦多电影节之后美国电影市场展(简称AFM)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自2004年起,举办时间由每年3月改为11月,刚好与与戛纳电影市场相隔6个月,遥相呼应分别成为上下半年两大电影交易市场,而从时间上,也延续多伦多电影节交易市场的热度,把尚未在北美售出发行权的新片进行最后一轮叫卖。作为专给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提供的交易场所,每年有1000多部影片在AFM进行交易或者国际预售,参加者包括导演、发行商、律师、投资人、电影协会、制片人等几乎与电影沾边的角色,应有尽有,不仅有已完成的影片,大批尚未制作完成甚至尚未开拍的影片都有可能成交。

  不过,华语电影目前参加AFM还只是初级阶段,表面看,AFM遍布商机,但对于尚在起跑阶段的中国电影而言,竞争远远大于机遇。参加AFM的除了美国华纳兄弟,福克斯等几大电影公司外,还有大批优秀的独立电影制作公司,其制片水平与投资规模均比华语片高出许多,王小帅就点明:“北美虽然青睐中国的古装和功夫片,但是大多数中国的文艺和中低成本商业片,在北美片方面前缺乏竞争力,根本进不了北美的商业院线。”

中国电影卖什么

  说回此次威尼斯高调展映的《白蛇传说》,事实上,此次《白蛇传说》能成为华语大片在威尼斯的独苗,无非仰仗功夫片(动作片)类型与李连杰的人气,据出品人杨子在此前发布会上透露:《白蛇传说》海外卖片是中国影片走出去的最高价。但真实数据,却与近年来多数奔赴海外卖片的中国电影一样,不得而知。

  在这类宣传口径中,你总能看到相似的字眼,例如,卖出破纪录天价,回本已无压力等等,似乎每部华语片亮相海外,均能享受“哄抢”礼遇。但真实情况是,其中自我炒作居多,绝大部分只是赚个吆喝,电影海外版权到底卖了多少钱,只有买卖双方才清楚。《武侠》在去年就参与美国电影市场展,宣称被东南亚片商竞逐到一个破纪录的天价,今年戛纳首映后,也被“奥斯卡推手”哈唯韦恩斯盛赞“神奇地将我最爱的两种电影,黑色电影和武侠片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我买《武侠》,就是为了奥斯卡!”,但就连导演陈可辛在受访时也承认:“我们很多时候报道的销售价钱都是假的,但是真的多少,就别说了……还不是回本的价钱。” 经常跑海外电影市场的著名制片人施南生也曾披露:“在美国卖几百万美金这种事,最近好几年都没有发生了。”

  事实上,一些奔赴国际电影节高调亮相的华语片,其目的除了卖片,更重要是为在国内上映制造舆论声势。能做买卖的交易一把,做不成买卖的宣传一把。《艋舺》 导演钮承泽就表示,该片去戛纳就是在海外造势,吸引国内观众的眼球。而如去年几部将在国庆档兵戎相见的商业大片,《狄仁杰》,《剑雨》,《精武风云》,便均选择在威尼斯亮相,意在宣传阵势中抢得先机。再退一步说,很多时候所谓的卖出海外版权,也只是增加了“影片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上映”的可能性而已,纵观去年几部华语电影的海外票房,《非诚勿扰2》最高,也仅为43万美元,《叶问2》20万美元,《我知女人心》12万美元,均不及国内票房的百分之一,更多的华语片被卖后更遭遇雪藏,这种“买卖”对于回本其实作用甚微,甚至很多海外片商之所以舍得砸钱,不过出于你来我往,象征性的维护合作关系,看上去是“大跨步走出去”,但这种繁荣假象,实质助涨市场虚火,最终势必将原本陷于口碑泥潭的中国电影,拖向更幽暗的深渊。

责任编辑:hdwmn_c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