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属师大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如何开展?解读来了

  建设教育强国,部属本研必须锻造一支师德高尚、师大师范生业务精湛、衔接结构合理、费教充满活力的育何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日,开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解读《实施办法》出台有何背景?部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将如何开展?一起来看专家解读——

  为何出台?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为何实施部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其背后有着深远的部属本研战略意义。

  从党和国家的师大师范生部署来看,党的衔接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费教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育何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开展“党和国家赋予了教育和教师工作更重要的解读使命,寄托了更大的部属本研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着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从规模扩大向高质量发展。

  看差距,补不足。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包括中西部地区的中学将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师招聘学历要求,但同时,我国中小学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且中西部与东部差距明显。

  再从现实角度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推进,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学历要求普遍提高。“以往公费培养的教师在服务协议期内不能脱产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本科层次的公费师范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优化完善。”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说。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徐海阳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已基本实现由“中师-专科-本科”向“专科-本科-硕士”的结构升级,硕士层次教师是中学教师培养补充的重点。

  追根溯源,公费师范政策改革其实渊源已久。2007年起,国务院依托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办法》作出高层次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对新时代教师教育再谋划、再提升。”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说。

  “为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吸引优秀人才从教,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实施办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培养?

  打通师范生公费教育一体化培养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这样评价:“这一改革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创新,从制度上推进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培养重心的系统性跃升。”

  创新,体现在哪?跃升,何以实现?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了四点。第一,提升培养层次。在原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基础上,支持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后再履约任教。第二,优化师资配置。在原有政策重点为中西部培养输送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到中西部省会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区域任教,推进省域内优质师资均衡。第三,强化履约要求。除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外,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需履约任教不少于6年,履约任教情况与信用记录挂钩。第四,创新激励机制。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才能实现本研转段。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本科以来的综合考核结果排序,按序选定履约任教地(市、州、盟)。通过综合表现优秀者优先选择的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指出,《实施办法》培养目标是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施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一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加强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并鼓励支持公费师范生在确保履约任教的基础上报考博士研究生,有利于促进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实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总结本硕衔接政策,即“本研衔接、一体设计;分段考核、整体排序;公费支持、定向服务”。

  当前,多所部属师范院校就落实政策逐步开始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表示,华中师大将形成本硕一体进阶贯通培养模式,建立本硕学术性与师范性衔接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一体化、系统化的培养方案,打通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壁垒。

  东北师范大学也将建构“3+1+2”全程贯通、本研一体培养模式。本科前“3年”以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为重点;大四“1年”强化师范生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与高位整合;硕士阶段的“2年”深化学科理解,贯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不同特色的培养模式均指向同一方向:夯实教书育人本领,培育乐教爱生的教育情怀。

  怎样保障?

  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公费师范生有一重要使命: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实施办法》指出,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面向全国,重点为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区域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办法》以本研衔接整体提升培养层次为重点,以定向地(市、州、盟)深入推进省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关键,以不同阶段的学习激励为杠杆,以强化履约任教要求为保障,示范引领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补充。

  此举也为中西部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优秀师范生在中西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磊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强化一盘棋思维。

  首先,学校层面,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财政资助覆盖培养全流程,进一步激发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此外,优秀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鼓励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介绍,根据《实施办法》,学校将与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生源所在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确保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地(市、州、盟)中小学任教。同时,学校将建立公费师范生职后专业发展跟踪服务机制,制订五年一周期的专业发展支持方案,有计划地帮助公费师范生成长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中小学校领导人员。

  此外,加强中西部地方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是关键。

  “让国家公费师范生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宋磊表示,要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政策,加强农村牧区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提升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工资待遇、年度体检、津贴补贴、重大疾病救助制度。

  最后,完善职业发展培养路径必不可少。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林亚表示,河南将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平台,建立一贯制本研衔接师范生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为公费师范生制订个性化、进阶式的职后发展规划,打造本研衔接师范生从教典型和榜样,更好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强教必先强师。未来,将会有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托起中西部基础教育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