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李健豪:在“海底世界”养珊瑚

【人物印象】那是海底世界一片五彩斑斓的“人工海”,瑰丽、今日梦幻、面孔生机勃勃。李健海洋生物“发烧友”李健豪每日都在这片“海域”中精心养护着万余株珊瑚,豪养他平均每天潜水4到5个小时,珊瑚常常同海洋生物一起成为游客们眼中的海底世界风景。从一开始只是今日单纯满足自己的观赏欲,到后来亲手养殖并参与繁育保护,面孔李健豪与每一株珊瑚的李健相遇都变得更有意义。

长隆宇宙飞船珊瑚缸潜水员李健豪。豪养

今年9月16日,珊瑚珠海横琴长隆二期工程的海底世界核心项目长隆“宇宙飞船”开启试营业,乐园中设有宇宙世界、今日峡谷星球、面孔雨林星球、珊瑚秘境等15个主题区域。其中,珊瑚秘境安置着世界上最大的活体珊瑚缸。

这座展示缸深达5米,总水体量超过3500立方米,缸内栖息着约3万株不同种类、珍稀的活体软硬骨珊瑚,以及1万多条海水鱼。李健豪就在这座珊瑚缸中饲养珊瑚。

水下是“台前”,水上是则是“幕后”。

珊瑚缸顶部,200多台一千瓦的珊瑚灯悬于空中,将水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李健豪正沿着台阶从水中探出,他身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摘下潜水镜后可以看到眼眶周围明显的压痕。

相比普通工作,李健豪的工作显得尤为特别。

李健豪进入珊瑚缸前穿戴好潜水设备。

“我们被称作‘潜水员’,但更准确地说,我们的职业名称叫做‘动物保育员’。”李健豪介绍道,每天早上9点,珊瑚秘境的动物保育员便全副武装穿戴好一身潜水装备,潜入缸中查看珊瑚和鱼类的状态,这其中包括观察珊瑚体表是否有咬痕,是否携带寄生虫,鱼类身体上是否有伤口,是否出现行为异常等。

李健豪进入珊瑚缸。

“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我们就会立即处理,有时还需要将它们隔离进行单独治疗。”李健豪继续补充。到了下午,动物保育员们要定时喂食海洋生物,用海鲜、海藻加工细化成珊瑚粮,通过喂食壶上的吸管喷射出去,珊瑚就会伸出触手捕食。

此外,动物保育员还会与游客互动,之后还要用自制吸污管清洁缸底,每天的潜水时长累计大约在4到5个小时

水下作业并不轻松,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更多体力,同时伴随着体温流失,时间一长,人体会感到异常寒冷。李健豪仍能坚持,主要原因在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洋生物爱好者。

李健豪在珊瑚缸内。

“我最喜欢的是红海骑士,它是我养过的第一只热带鱼;还有一种珊瑚叫闪千手,这种珊瑚繁殖速度特别快,看它成长会收获很多成就感。”谈到喜欢的海洋生物,李健豪如数家珍。

李健豪回忆,小时候离家不远处有一家花鸟鱼虫市场,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摇曳着优雅的身姿。“海里的小鱼怎么能在陆地生活呢?”带着这样纯真的疑惑,李健豪闲来无事便会趴在商铺里、鱼缸前,听着水流的潺潺声,看各种各样水生植物、藻类、鱼类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

“让我对海洋生物更加着迷的,是在接触潜水之后。”李健豪说道。9年前,他前往泰国普吉岛考取潜水证,第一次潜入海底,便被那里瑰丽的海洋世界深深触动。他感叹道:“起初,我只是觉得珊瑚丛很美,但没想到这只是海底世界壮丽景观的冰山一角。”

真正鲜活的生命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才能以最为舒展的姿态,毫无保留地呈现野性与美丽。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工采集等因素,全球范围已经有超过一半珊瑚礁出现严重衰退,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消失的危险。在此背景下,开展珊瑚人工繁育成为了修复珊瑚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条出路。

李健豪进入珊瑚缸后给海洋鱼类喂食。

在家里养水缸并不能让自己真正拥有一片“海”。李健豪想,与其养护家中的小水缸,不如去做点什么,让自己这份热爱变得更加有意义。

近年来,长隆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广东珊瑚、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科研项目,致力于珊瑚培育和恢复,在人工环境下实现珊瑚和砗磲的稳定繁殖。除了在横琴深井村建立珊瑚繁育基地,长隆宇宙飞船的珊瑚缸也成为了“实验场”,参与到人工繁育珊瑚的科研任务之中。

据介绍,珊瑚缸中的珊瑚一般是由合作科研机构从野外采集,经人工繁育培养成熟,之后再放回海洋,安置在那些受人类活动影响而严重衰退的珊瑚礁群中。这一过程仿佛是为珊瑚打造了一座现代“诺亚方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珊瑚在自然环境中的恢复与再生。

“饲养采集回来的珊瑚、鱼类,把它养成之后,再放回栖息地,既能满足自己的爱好,又不会迫害海洋生物。”怀抱这样的想法,李健豪放弃了待遇更好的工作,选择正式成为一名动物保育员。

直至今日,长隆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合作科研项目已取得很大成效,据长隆动管部副经理韩通豪介绍,目前,长隆利用珊瑚的无性繁殖开展人工培育,已实现人工培育珊瑚过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