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研发诊疗机器人,横琴这家澳资企业加速冲刺IPO

你想象过未来医疗的专注诊疗样子吗?机器人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服务?近日,横琴潮记者走进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机器加速在公司展出的人横研发产品上看到了答案。

精准诊断与治疗肺结节的琴家企业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降低患者手术创伤的微波消融机器人;针对无法治疗的肺衰竭患者开发的体外生命支撑系统……在“医工结合”发展模式下,目前真健康公司已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迅猛进展,澳资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冲刺“生力军”。

成立于2018年的专注诊疗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健康公司”),是机器加速一家从事肿瘤诊疗智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公司创始人张昊任将企业总部搬到横琴后,人横该公司随即入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上市后备企业”。琴家企业

合作区首批上市后备企业入库授牌仪式现场。澳资

国内首创

“一根针”诊断肺结节

2022年,冲刺37岁的专注诊疗小雨体检发现双肺有多发结节,数量多达200余个,机器加速其中最大的人横结节位于右上肺,直径大小约为10mm。随后2023年体检的胸部CT结果提示,右上肺结节实性成份较前增加。

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小雨就陷入了焦虑之中。她开始不停地走入各大医院,迫切希望从专家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支持。正当小雨彷徨迷茫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在临床上引进了“机器人辅助导航系统”,可以极大提高肺结节定位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为此决定前去寻求帮助。最终在机器人辅助导航系统的协助下,医生为患者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术。

这个“机器人辅助导航系统”,便是真健康公司自主研发的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据张昊任介绍,该公司创新推动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机器人既有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团队的专业技术支持,也有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及何建行院长团队提供医学保障。在张昊任看来,想在短时间内攻克穿刺手术机器人的难关,缩小穿刺导航定位的“毫米差”,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各展所长。

仅用了近四年时间,真健康公司便在各方助力下完成了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的产品立项、研发、临床试验及拿证。目前,真健康公司的穿刺手术机器人获软组织器官手术机器人领域国内首张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30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应用,实施手术1000余例,成功率100%,已有138家医院有合作意向。

今明两年

将全力冲刺IPO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研发速度,真健康公司始终处于“加速跑”的状态。目前,已获得中金资本、深合投资、横琴金投、华金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融资支持。正在进行的B+轮融资,公司估值预计约20亿元。

2023年将企业总部搬到横琴后,真健康公司的发展蓝图逐渐铺开。“当前我们治疗端产品——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已经进入了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计划在今年落地首张以合作区企业主体申报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张昊任补充道,该产品将通过微波消融针直接刺入病灶部位,在短时间内“烫死”了恶性肿瘤,减少疗程的同时还能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围绕着肺部疾病不同阶段,真健康公司还开发了体外生命支撑系统,给无法治疗的肺衰竭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据了解,该系统可以针对肺脏、肾脏、肝脏、心脏等多器官进行常温隔离灌注,构建从穿刺诊断、消融治疗、到常温灌注以及离体修复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近期,我们的试验数据显示,废弃的人离体肾脏经过系统48小时灌注,病理结果显示灌注过程中组织得到明显修复。”张昊任说道,若离体器官修复可以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将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

截至2023年11月末,合作区内澳资、澳企、澳人明显增长,实有澳资企业达5880户;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730个,实际办公人数逾千人……把握澳人澳企在横琴发展的机遇,真健康公司拟牵头筹建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对接内地与澳门、葡语系国家及其他国际医疗技术创新资源,吸引境内外前沿医疗技术在合作区实现成果转化、产业化。

扎根横琴,真健康公司还计划于2024-2025年申报IPO上市,成为软组织穿刺手术机器人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乘着合作区建设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选择在横琴工作、生活。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们希望通过推动澳资企业上市,为澳人澳企在横琴创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经验。”张昊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