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潮州游客超138万人次


 国庆期间,潮州超万广济桥上游人如织,游客呈现出一派热闹欢乐的人次景象。 本报记者 陈宏文 摄


广济桥上精彩独特的潮州超万手拉壶、木雕、游客刺绣等非遗项目表演,人次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潮州超万 本报记者 陈宏文 摄


市人民广场新增设的游客大红花篮,每天都吸引了不少市民、人次游客前来观赏、潮州超万拍照留念。游客 本报记者 陈宏文 摄

 

  本报讯 (记者 梁佳涛)美食店客似云来、景区景点人满为患、潮州超万民宿客栈一房难求……连日来,游客潮州古城热闹非凡,人次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记者昨天从市文广旅体局获悉,国庆黄金周前三天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38.58万人次,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07.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7亿元。

  国庆前夕,备受关注的上东平路美食街顺利完工,记者昨天走访上东平路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外立面修缮一新,沿街灯笼高挂显得十分喜庆,多家美食店里顾客云集,生意红火。“牛杂粿条、杏仁茶、甘草水果、蚝煎、单丛茶……我们这几人是从白天吃到黑夜,潮州的美食太多了,而且又合我们的胃口。”深圳游客李源告诉记者,他对潮州美食神往已久,这次国庆假期终于有时间约上大学同学一起到潮州进行美食之旅。“我们之前已经在网上查了攻略,来了之后滴滴司机又向我们推荐了不少地方包括这条美食街,潮州美食真的名不虚传,太赞了!” 李源说。

  与人流火爆的牌坊街相比,兴宁巷、义井巷等虽然人流没有十分密集,但也凭借独特的潮文化韵味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漫步观赏。潮州古城文物资源丰富,保存大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祠堂和府第等,门类齐全,风貌古雅。近年来,我市先后启动“百家修百厝”和街巷“微更新、微改造”项目,促进古城保育活化,潮州这座“活着的古城”正重新焕发光辉。“与牌坊街的商业化相比,这些小巷更古色古香,更有古城的味道。”来自江门的游客邓妙妙告诉记者,如今城市化发展过快,很多地方都失去了原有的城市味道,潮州古城在这方面保护得很好。“不一定要高楼大厦才是美,有时候断壁残垣也是一种美。”邓妙妙说。

  古城游火热也带火了古城经济,不少年轻的创业者看中了古城内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潮派建筑风格,选择回到古城创业,将古民居开辟为特色客栈、茶舍。古城区内府学旧地创意园、载阳茶馆、木棉公馆、慢居客栈等古民居经过改造,既保持潮州传统民居特色,又融入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潮州传统工艺等特色元素,以文商旅融合的方式盘活古城。昨天下午,记者在古城区一家客栈大堂看到,老板正冲泡着工夫茶邀请住客品尝。“选择住民宿就是要体验潮州的民俗文化,在这里喝工夫茶、听潮剧,非常有意思,不虚此行。”游客李佳珍告诉记者。

  “太精彩了,一块普通的泥土在师父手里转几圈,一个茶壶的模型就出来了。”在广济桥上看完手拉壶表演的湛江游客孙小鹏对记者说。记者昨天在广济桥、许驸马府等多个景点走访时,都能看到手拉壶、木雕、刺绣、麦秆画等非遗项目表演的身影。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全力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在打造展览馆的同时也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现场技艺表演,动、静态有效结合的方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非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潮州古城逛了一圈,我感觉这里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特别是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好,浓厚的非遗文化也提升了潮州古城的品位。”孙小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