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小姐姐忙“偷菜”,菜农却笑称“偷得越多越好”!

2月22日,偷菜正值农历正月十三。斗门得越多

当天,小姐夜幕降临时,姐忙斗门镇南门村的菜农称偷赵睿却跟闺蜜们“蠢蠢欲动”,悄悄走向菜田。却笑只见四五个姑娘打着手电筒,偷菜正在田间伺机“偷菜”。斗门得越多东挖几根西芹、小姐西拔几根红葱;这头摘几棵生菜;那头摘几把香芹……不满足于相邻的姐忙菜地,赵睿和好友森妮、菜农称偷思麦等,却笑还特意到更远的偷菜菜地“扫荡”。不一会儿功夫,斗门得越多手捧满满一筐青菜,小姐姑娘们心满意足往家里赶。

离菜田不远处,一位菜农正透过栅栏张望,留意着姑娘们的一举一动。让人意外的是,眼看着她们“偷菜”,菜农却喜笑颜开,不但没上前质问,还笑称“偷得越多越好”!

田间“偷菜”。

“偷菜”流传逾两百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年过8旬的南门村乡贤赵承华介绍,正月十三夜晚是“正旦晚”,村里姑娘们正在进行一项民俗:“正旦晚,煮菜茶”。“这一民俗已在斗门地区流传两百余年,早在2010年被列为斗门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该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承华对此如数家珍。

农历正月十三“正旦晚”是斗门农村地区民间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村民们白天祭祖要举行“开灯”仪式,晚上则要“煮菜茶”。“ 正旦晚”,在斗门则特指“女孩子的节日”。

什么是“煮菜茶”呢?在过去,斗门的女孩子极少外出工作,大都在村里种田,而未婚的姑娘们经常在“闺房”里聚会。到了“正旦晚”,闺房里聚会的女孩子会三五成群到田间地头采摘青菜,然后拿回家煮菜茶与朋友分享。家家户户一致认为,女孩子们“偷菜”,寓意着对主人家的祝福,偷得越多,寓示新一年主人家福气越多。

“烤葱”过后煮菜茶

完成“偷菜”后,赵睿等几个姑娘一回到家里,便忙活起来。

先是热热闹闹地洗菜,数着蔬菜的种类。原来,“偷菜”的种类有六至九种不等,每一个数字有不同的寓意:如“六”是如意吉祥; “八”是来年发达;“九”是长相厮守等。不同的蔬菜寓意也不同,吃葱寓意聪明之意,生菜寓意生财,芹菜寓意勤劳等。

细心清洗后,青菜鲜嫩青翠;挑好葱头,别有寓意的烘烤即将登场……边拿着葱头烘烤,女孩子们还会统一念叨一句话:火尾通,火尾孔,你比通心我做花,我比塞心你煲茶。这一道工序,被村民称为“烤葱”。

分享菜茶。

赵承华表示,这句看似顺口溜的话语,实际有着特别寓意。“表达着姑娘家期盼读书聪明,希望可以找到真心实意对自己的如意郎君 。”

待柴火灶烟火萦绕时,姑娘们将生菜、香芹、香菜等放入水中混煮,同时放入少许“水箕”“布楂”等野生茶叶,用文火加以烘煮。 不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菜茶,便新鲜出炉。

大家相约一同分食,茶香与菜香交错,清香又解腻。斗门区文化馆有关史料记载,“正旦晚煮菜茶”是斗门群众在特定的长期劳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约定当晚允许未婚女子“偷菜”,可见乡情友好、民风淳朴;而在春节后吃青菜喝菜茶可解油腻,则体现斗门群众健康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