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推动畲乡蜕变

2.jpg

碗窑村将老仓库改造成畲族文化馆,农文馆内展示了畲族源流、旅融人口变迁、合推畲乡风情、动畲畲族语言等内容。乡蜕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园 摄

  潮安区归湖镇碗窑村始建于明代,是旅融潮州市两个至今还用畲语交流的畲族村之一。相传明代时碗窑先祖来此创乡,合推筑窑烧碗,动畲从事陶瓷生产,乡蜕故而得名。农文

  近年来,碗窑村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特色和丰厚历史底蕴,合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化提升村容村貌,动畲推动自然、乡蜕人文生活方式相融合;打造畲族文化馆,以图文、实物等方式,集中展示和传承畲族文化;探索“农家乐”生态旅游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今,碗窑村正逐步蜕变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畲乡颜值

  碗窑村位于凤凰山脉西侧的山间谷地,潺潺溪水绕村而过,砖木平房错落成趣,正可谓“蜿蜒石径绕亭台,幽涧清泉石上鸣”。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乡村风貌,离不开碗窑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

  2018年开始,碗窑村充分利用上级民族专项资金,着力改善优化畲乡村容村貌。以畲乡山水为基石,以畲族文化为底色,从建设可行性、实用性、美观度等方面进行规划布置,建设畲族文化主题公园;绘制一幅幅民族团结的精美壁画,提升畲乡颜值;拆除废旧猪圈,清理河道淤泥,并利用拆除下来的猪圈石修筑池堤河堤,形成“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清除杂草,铺设路面,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提高村民的幸福感……

  村容村貌的改善,既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四方游客来此品茗游玩。如今常有游客来到碗窑村,或与亲朋一起烹茶品茗,聆听虫语鸟鸣、山泉叮咚,放松身心;或徒步穿过村里蜿蜒的巷道,走到后山,感受山野乐趣。

  传承民族文化

  挖掘畲乡内涵

  作为潮州市两个至今还用畲语交流的畲族村之一,碗窑村格外重视对畲族文化的传承。漫步村中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畲族文化宣传随处可见。村中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的畲族文化习俗,全部村民都会讲畲族语言,日常交流也以畲语为主。

  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处石砌而成的独特建筑。这里是由村中老仓库改造而成的畲族文化馆。馆内图文并茂呈现了畲族源流、人口变迁、畲乡风情、畲族语言等内容,并展出村民自发捐赠的旧时生产生活用具、畲族特色的嫁妆用品、祭祀道场用具等。

  展览馆还展示了一种形似甲骨文的符号,这是远古畲民独特的意符文字。在畲汉杂居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选择了更为成熟的汉字作为通用文字,畲族意符文字也逐渐丧失文字的实用功能。最终部分蕴含明显的驱邪祈福寓意的意符文字,逐渐成了畲族传统服饰彩带上的独特装饰,得以流传至今。这些以织纹形式保留数千年的原始“意符文字”,与诸多畲民生产生活用具和礼器一起,成了畲族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盘活闲置资源

  招引四方游客

  碗窑村四面环山,村域以山地为主,仅有小片土地可用于耕种。由于农业收入低下,该村面临着青壮年大量外流的问题。村中年轻一辈大多外出务工,很多土地因无人打理而闲置。

  2019年起,碗窑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形式,将40多户村民手中零散的养殖用地、菜地、小片水田等近三十亩土地资源重新整合,发展“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原来每户的土地面积小,基本上仅能供自己吃用,因为种地收益低有些地都荒废了。土地流转之后,村民每年都能得到土地流转金,年底还有分红。”碗窑村党支部书记蓝伟祥介绍说。

  得益于山水的滋润,碗窑村出产的农特产品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漫山遍野的野花,为碗窑村出产的蜂蜜赋予了奇异的花香和香甜可口的口感;在古法酿酒工艺下,清冽甘甜的山泉,与农家种植的谷米、糯米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酿造出香甜醇美、口舌绕香的美酒;稳定的气候和深厚松软的土壤,孕育出每年夏季晶莹水灵、鲜红透紫的乌丝梅、冬魁梅……

  村民蓝佩娟和家人还在村里开起了“畲乡小食堂”,将村中的时令地鲜化身为一道道畲乡农家菜,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奉上地道的畲乡美味。田里现摘的纯天然无添加绿色蔬菜,乡民自家养殖的走地鸡,池塘中现捕的活鱼……各家村民辛苦劳作的成果,不必肩挑车载远赴集市,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出去。

  随着碗窑村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一批批游客纷纷来访,村中绿色无公害的农特产品也成了游客的抢手货。蓝伟祥称,碗窑村仍在不断探索碗窑“文旅旺村”新模式,将通过市场化运作流转闲置村屋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玫 实习生 郑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