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首个智慧交通控制平台试点,让路口停车次数减少近50%

12月26日,珠海智慧记者获悉,首个试点数减少近位于珠海科技学院东门“丁”字路口的交通珠海首个智慧交通控制平台已通过半年的试运行,让红绿灯前车辆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减少了近50%,控制口停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较为前沿的平台应用。

珠海科技学院东门“丁”字路口,让路主干道车流量远大于转弯车道。车次

当天,珠海智慧在珠海科技学院东门路口,首个试点数减少近珠海思瑞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交通产品和运维人员正在对iTCP智慧交通控制平台(四个字母为“intelligence Traffic Control Platform”缩写)进行日常测试。结果显示,控制口停平台运转依旧正常,平台边缘智能识别单元对交通状况进行智能识别分析,让路延长主干道绿灯时间,车次保障车辆顺利通行。珠海智慧在保障车辆通行的同时,平台也会关注行人过马路的需求,当检测到行人时,会为行人分配绿灯时间,开启放行绿灯,并向中心云端物联网平台发送调整后的控制参数用于统计分析。

该路口一侧为高校门口,行人较少。

“这样一来,红绿灯的控制就能够实现实时性和智能性,就像有一对‘智慧的眼’和一双‘无形的手’,‘看’灯控车,可以解决潮汐性车流引起的拥堵问题,也可以解决车流失衡引起的绿灯空放的问题。”珠海思瑞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颂告诉记者。

只有在有行人通过时,iTCP平台才会开放人行道绿灯。

据了解,该路段南北向的主干道车流量较大,而分岔路口是珠海科技学院的东门出入口,车流人流都极少。平台试点后,车与人的等待时间都减少了。据统计,在平台试点的半年内,该路口的车辆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都减少了近50%。

工作人员在监测路口平台运行情况。

据介绍,该平台是珠海思瑞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湾区智慧应用创新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不仅可以让一个红绿灯路口的管理更为高效,还可以实现不同品牌信号机的统一控制,实现 “绿波”交通。

李华颂向记者介绍边缘智能识别单元。

“所谓‘绿波’交通,就是在一条路上有多个红绿灯,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李华颂介绍说,“在iTCP平台应用后,‘绿波’交通将更为智能,可以大大减少停车次数,节省停车后重新启动的耗油和耗电。在行人过街的路口也可设AI红绿灯,按行人过街需求控制行人绿灯,是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低成本替代方案,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同时也减少车辆非必要的停车等待。”

“未来,我们将与北理工珠海学院携手,进一步综合运用交通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跨学科创新研发,以珠海为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省、全国,为更多城市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出行方案。”李华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