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活化利用!珠海高新区粤韵堂正式开馆

12月14日,古祠高新由近200年历史的活化唐家宪尧唐公祠活化打造而成的珠海高新区粤韵堂正式揭牌开馆,并作为珠海高新区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和粤文坊示范基地投入使用,利用既为历史文化名镇唐家古镇增添一座新的珠海正式文化地标,同时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韵堂传承弘扬粤语粤剧文化增添一个演艺新空间。开馆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祠高新唐家湾镇文化资源丰富,活化仅唐家片区就有33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利用唐家古镇建筑风格独特,珠海正式传统岭南民居和西方古典建筑元素在此完美融合,韵堂坐落其中的开馆唐家宪尧唐公祠更是别具一格。

粤韵堂所在的古祠高新唐家宪尧唐公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活化是利用纪念唐家唐氏第十五世祖唐宪尧的祠堂。祠堂两进两廊夹一天井,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素瓦当、博古脊,木雕博古梁架、花草雕花梁架技艺精湛,石雕雀替、石狮驼峰、石雕柱础工艺精美,充分展现历史沉淀之美。2018年,该建筑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珠海高新区以打造活化利用古建筑、传承弘扬粤文化新示范为目标,启动宪尧唐公祠活化利用工作,高标准建设粤韵堂。

据悉,粤韵堂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展出粤剧服装、头饰、乐器,粤语、粤剧传承发展历史等,供市民参观学习。作为珠海高新区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粤文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试点,粤韵堂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粤语粤剧主题文艺表演、文化沙龙、教育培训、文化项目孵化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游客、市民在百年古建筑里徜徉,感受古建与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古韵新声,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我们将把粤韵堂打造成为活化利用古建筑、传承弘扬粤文化的新示范,让唐家古建筑和粤语粤剧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增自信、润民心、聚合力、促发展的宝贵资源。”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明表示,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高标准打造粤韵堂,让其成为传承弘扬粤文化的新地标和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新典型,让古建筑和粤语粤剧融合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得到更好的传承弘扬,为珠海高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据了解,珠海高新区近年来高度重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截至今年6月,已共计投入逾1亿元,维修唐家三庙、望慈山房、唐家瑞芝祠、会同莫氏大宗祠等54处不可移动文物,建成唐家、会同、淇澳等9个村史馆,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中秋对歌会等10个非遗传承基地和巨川唐公祠·香山悦书斋、无用纺织传习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此次粤韵堂的开馆,也是珠海高新区以打造活化利用古建筑、传承弘扬粤文化的新示范,让唐家古建筑和粤语粤剧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切实举措。

本次揭牌仪式由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高新区社会事业局主办,高新区文化服务中心承办,珠海市文化馆、高华城市服务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