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特产品产销两旺 粤式“年味”走俏市场飘香海内外

  春节假期,年味“年货经济”愈发火热。农特

  放假前,产品产销揭阳普宁特产南糖迎来销售旺季。两旺“这两天每天都是粤式家里和店里两点一线。”西社糖铺第三代传人黄先生说,走俏节前日均产量比平时增长了20%左右,市场春节也没闲着,飘香农历大年初三晚,海内加工车间的年味工人还在加班包装。

  同样忙碌的农特,还有地处梅州梅县丙村镇的产品产销客迁食品加工厂。“原计划不用这么早开工,两旺没想到今年销售情况特别好,粤式很快库存就销售到临界线了。走俏”厂长汤志君说,工厂年初三便已开启生产工作,连日来,工人都在加班备货。

  这个春节,广东各地的名优农特产品频频出圈,粤式“年味”走俏年货市场、飘香海内外,以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焕发新活力。

  特色年货齐上新受热捧

  春节期间,潮式糖饼“老字号”西社糖铺的加工车间繁忙不已。“潮汕特色礼盒很受欢迎!”黄先生介绍,年味十足的潮汕特色礼盒是糖铺为迎接春节特别推出的新产品。

  除了糖饼,越来越多具有潮汕特色的“年味菜”也成了很多人必买的年货之一。走进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工人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一件件美味的预制“年味菜”被套袋装箱。该公司财务总监钟女士介绍:“很多外地消费者都是我们的回头客!”

  国潮文创、年货DIY、各色美食、趣味互动……自1月21日起,在汕尾市城区凤山妈祖广场举办的非遗年货美食节上,大型年货集市上市民游客络绎不绝,156个摊位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据悉,活动将持续至2月24日。

  汕尾特色美食品牌“老德头”美食摊位相关负责人何文江在摊位上忙个不停。店里的招牌“香炸墨鱼丸”,平均每天能卖出300多份,深受大众喜爱。

  “菜篮子”丰富年饭餐桌

  阳春春湾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依托珠海市农副产品销售对口帮扶相关项目,将全镇80%的新鲜蔬菜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在阳春市春湾镇财源农场内,工人们穿梭在绿色的菜地里,随着手中的剪刀挥动,新鲜的茄子尽数落入篮中,装箱后将运往大湾区城市。

  “这些蔬菜经严格筛选和包装后,通过运输车送往大湾区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财源农场负责人岑荣才说,早上6时就开始采摘蔬菜,预计全天可采摘5000多斤。

  据了解,目前春湾镇已建设2万多亩蔬菜生产基地。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春湾镇将继续推广蔬菜种植产业,提高蔬菜品质,拓展蔬菜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湛江是全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2023年,湛江冬种蔬菜播种面积113.87万亩,占全年播种面积的45%,预计产量212万吨,其中75%、约159万吨作为北运菜销往全国各地。新春佳节,湛江雷州蔬菜种植大户曹武一直没闲着。趁着蔬菜价格行情好,他和来自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收购商洽谈。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1月起,湛江北运菜陆续上市,包括尖椒、南瓜、朝天椒等,目前正处于上市高峰期,上市量和销量平稳,将持续供应至今年4月。

  在广东鹰金钱海宝食品有限公司坡心体验店里,食客可以现场看着工作人员下油锅炸墨鱼饼。金黄的墨鱼饼鲜香诱人,是颇受欢迎的特色年货。

  近年来,该公司依托成熟的外贸经验,将墨鱼饼、鱼片等冻品出口美国、新西兰等地。“传统美食出口到海外,我们倍感自豪。”该公司电商负责人谢世政说,按照出口标准生产的虾滑、墨鱼滑、马鲛鱼丸等产品又具备博贺渔港传统风味,在华人聚集地区深受欢迎。

  “老字号”小吃唤醒乡愁

  位于梅州丙村镇的客迁食品加工厂,工人们正在卤制鸡爪、鸡翅等食品;另一边,机器加速运转将食品包装好,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据悉,以制作、售卖客家传统盐焗食品为主的梅州市客迁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开始布局预制菜赛道,上新鸡爪、鸡翅等多款小吃。

  “过年期间,许多人会购买盐焗食品送礼,或自家食用。”该公司总经理叶伟东介绍,从去年12月起就进入春节销售旺季,每个月大约销售50吨盐焗食品,月销售额150万元以上。

  除了预制即食小吃,各色油炸过年小吃也是家家必备,寓意家里有“油气”,表达对新一年“家肥屋润”的美好愿景。

  在韶关仁化长江镇的“老字号”饼店杨泰和米饼,从春节前夕就开始赶制过年小吃、供应年货,香气扑鼻的特色小吃吸引了街坊邻里和外地游客前来采购。“为了持续供应,春节前后要加班加点制作。”杨泰和米饼第五代传承人杨智龙介绍,五谷杂粮是近些年新推出的产品,浓缩了当地人“舌尖上的年味”。

  “杨泰和是我们长江米饼的‘老字号’,春节我们都喜欢在家备点,给小孩、老人吃,送亲戚朋友,他们都很喜欢。”长江镇街坊李女士说。

  从舌尖到心间,承载着年味的特色小吃,经由匠心巧手制作,留住了年味,也唤醒了记忆里的乡愁。

  南方日报记者 魏钰 张柳青 张冰纯 陈保良 罗天 林露 刘栋铭 潘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