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拍摄背后 纪录片也有很多是摆拍

  闽南网6月2日讯 一部《舌尖上的舌尖上中国》让纪录片成为荧屏的香饽饽。近日,中国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拍摄片也纪录频道日后将加大现实题材的背后摆拍创作,不仅将在年底开拍《舌尖》第二季,纪录并将从美食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有多衣食住行,打造“舌尖”品牌。舌尖上同时,中国记者在《舌尖》团队博客“舌尖上的拍摄片也中国播出前的日子”上发现,它用大量图片配以文字,背后摆拍记录了从2011年8月到2012年5月央视一套播出前,纪录拍摄背后的有多很多内幕。

采松茸是舌尖上放土里摆拍的

  第一集是七集纪录片的重中之重,去年8月,中国在海拔4000多米的拍摄片也云贵高原上,执行总导演任长箴和剧组拍摄了一周的时间,给了采集松茸的卓玛一家1000多块钱的“误工费”。如片中所说,卓玛1个小时只能采集一棵松茸,或是更少。按照这个速度,完成拍摄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于是,剧组就把已采好的松茸掩埋在土里,进行“摆拍”。如果是真挖出来的松茸,而镜头对焦没对好,“就把松茸埋回去再拍一遍”。

  “对于纪录片来说,只要松茸是在山林里,只要是这个松茸,是卓玛在采,就是真实的。”任长箴解释说,这也是世界上纪录片拍摄的惯用手法,不足为奇。

习以为常的概念被颠覆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中,本来除了“蒸煮”之外,还要讲“烤”,调研定下的素材就是内蒙古的“烤全羊”。而当前期调研员龚瑜打电话给当地宣传办,“人家说我们这里最好吃的羊是水煮羊。”龚瑜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们都没听过烤全羊呢?然后他们说烤全羊有,那是在旅游景点有,但是蒙古族老百姓不吃烤全羊,然后我们就傻了。”龚瑜说。到了牧民家里,牧民跟她说:“我们草原上木材资源不丰富,要搭起篝火来是不容易的。这么鲜美的羊,我们把它烤得黑糊糊的,怎么还好吃啊?”专门接待汉族游客的饭店员工跟她说,“篝火烤全羊都是你们汉族人演绎的,根本不是我们蒙古族人吃羊的方式。”“当你真正到田野里去了以后才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是被演绎出来的。”龚瑜说。

责任编辑:hdwmn_c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