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法院:“调” 以务实 “研” 以致用

  党的调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走好新时代党的广东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法院群众智慧、研致用专家意见、调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广东

  如何让调查研究成为汲取民智、法院完善机制、研致用激活动能、调出谋划策,广东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法院活水泉源?2023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研致用强调在调研中解决问题、调推动工作、广东惠及民生。法院一年后,广东法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省法院共完成课题调研864项,梳理重点难点问题1406个,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1692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规范性文件637份……

  面对成绩,广东高院并未停步,就围绕做实调研“后半篇”文章,提出了“全省推广一批,局部试点一批,深化调研一批”的调研成果转化“三个一”工作思路,确定了首批21项示范引领性调研成果。

  2024年3月26日,广东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右二)来到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徐志毅 摄

  2024年3月26日,广东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右二)来到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徐志毅 摄

  统分结合 用“一盘棋”思路重构调研新格局

  调研题目由谁来出?谁来组织?上下如何联动?这是广东高院党组在谋划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篇大文章时的“开题之问”。

  “过去我们承担了不少上级法院布置的重点调研课题,但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前瞻性研究课题较多,在满足司法实践需求上仍不够‘解渴’。”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段琼莉作为一名“老调研”,在广东高院组织的调研座谈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上级派单下级接单这种模式虽然能使上级法院牢牢把握调研方向,较好地促进调研工作的高效开展,但也容易存在出题者与调研者‘各吹各的调’的现象,容易造成‘为调研而调研’。”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去年5月,广东高院印发《关于在全省法院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和《关于构建大调研工作新格局推进高质量司法的意见》,要求在做好重点调研课题统筹的同时,鼓励并支持各级法院因地制宜,自主确定调研课题,并建立了各业务条线对口指导、上下联动工作新机制,助力调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设想是打造一个三级法院上下联动、人人积极参与调研、调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大调研工作新格局。”广东高院研究室主任梁展欣告诉记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广东高院要求在这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活动中要坚持以身作则,做到以上率下,推动齐头并进。党组班子成员按照分管领域分头选题,率先确立了14项重大课题,按照“四不两直”的工作要求,先后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95场次,着力解决事关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全局性的顶层设计问题。

  《优化审判质效指标体系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就是广东高院党组牵头负责的14项重大课题之一。“该课题旨在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改革,结合广东法院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全省适用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新体系。”广东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侯向磊告诉记者。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在广东高院的示范引领下,全省各级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法治化营商环境”“民生权益保护”等八个方面确定调研课题,并分别制定调研方案,确立调研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实现了各级法院领导班子主导调研全覆盖、重要业务部门参与调研全覆盖。

  “目前,全省法院建立起了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为牵引、省高院党组重大调研课题为核心、全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和各中院、各部门自选课题齐头并进的‘四级课题’制度,并鼓励各法院建立符合自身工作特点的调研品牌。”梁展欣表示。

  问题导向 用“清单管理”引领调研主方向

  “要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成为广东法院以调研推动问题解决的主方向。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近年来,受案件新收数、存案量持续上涨,各种社会矛盾“倒灌”至诉讼领域等影响,广东法院高质量司法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面对压力,广东法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研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破解问题之策,让“问题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清单”“措施清单”。

  2016年,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下简称广铁中院)成为全国首批集中管辖行政案件改革试点。

  一大批行政诉讼案件涌入,让“上诉率高、申诉率高”成为广铁中院审判工作中面临的最大考验与挑战。这些俗称“民告官”的案件,往往涉及城市更新、环境整治、药品食品监管等多个领域,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案件甚至还较为敏感。正因如此,解决行政争议,不能只靠“敲锤子”,更要推动实质性化解,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活动中,广铁中院依托与广州市共建的“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借力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诉讼应诉工作的若干措施》,围绕进一步深化纠纷源头化解,展开了一场大调研。

  调研之行让广铁中院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短板——在各区缺少植根基层的触角。

  “那就把调解工作站建到争议多发区域、重点行政执法领域。”广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胡鹰介绍,通过调研,最早探索在黄埔区设区级调解工作站。后进一步调研发现,一些重点部门条线的行政诉讼也特别突出,又在相关部门开设调解工作室。

  截至2024年5月,广铁中院先后建成7个区级调解工作站以及涉公积金、道路交通安全、税(费)、规划和自然资源纠纷4个条线调解工作室,形成了“1个市级调解中心﹢N个区级调解工作站﹢N个部门条线工作室”调解平台,并将在2024年底实现广州市11个区全覆盖。2023年,广铁两级法院共新收广州地区各类行政案件2.15万件,同比下降4.48%,实现2021年以来的“三连降”。

  广东高院在广铁中院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全面铺开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行政争议和解中心66个,成为了行政争议诉前化解的“广东品牌”。

  广铁中院的求索之路是广东法院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深入调研的一个缩影。

  如何化解“涉诉信访矛盾突出”的问题,落实“有信必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点调研了集资融资、民间借贷、公司破产、农村征地、房屋拆迁、劳动社保等信访易发领域案件,探索加大涉诉信访治理力度,同时针对解决涉诉信访中“找法官难”问题,出台《畅通法官联系渠道工作办法》,提出14项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如何源头化解房企“爆雷”引发更多诉讼的问题?汕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多方调研,探索出平衡各方诉求、妥善化解群体性纠纷的审判思路,通过出台审判工作指引、建立风险告知机制等,为人民群众“放心买、安心住”注入司法“强心针”。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在全面梳理各类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研,其中有152项课题涉及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有146项课题涉及民生司法热点问题,实现了民事、刑事、行政全覆盖,立案、审判、执行各业务条线全覆盖,努力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落实清单”。

  鼓励首创 用“解剖麻雀”精神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佛山新城,区域性金融龙头总部和佛山先进制造业金融集聚区,吸引了3000余家重点企业落户于此。与之相应的,金融案件一度面临爆发式增长,2022年一度高达2.5万件。

  2023年以前,金融诉讼载荷过重是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顺德区法院党组拿出了顺德人“敢饮头啖汤”的首创精神就此展开调研。

  由院长郭文东牵头,顺德区法院展开了一场“解剖麻雀”式的大调研:成立调研专班,内部座谈征求一线办案部门意见,组织召开金融行业和律师座谈会,开诚布公地请各方代表“吐槽”。

  “法院10个镇街法庭,法官对案件裁量标准不统一”“审判效率有待提高”“批量案件比较多、审理机制还不够”……对于调研指出的真问题,调研组“照单全收”。

  2024年3月,全省基层法院首家金融审判专业法庭——顺德区法院新城人民法庭获批设立,与传统法庭不同的是,这是全省唯一一个由来自检察院、司法所和行业商会协会的工作人员一起驻点工作的法庭。

  新法庭新机制。这些成果正是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之上,顺德区法院深度挖掘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督、行业自治、法律服务等各方治理力量,创新性推动“前端源头化解、中端多元解纷、末端高效审判”三位一体金融协同治理的创新实践。2023年至今,顺德区法院受理的金融案件数量实现十年来的首次下降,降幅达到30%,各协同单位共化解金融纠纷37797件,标的额80亿元,类案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5天,服判息诉率达98.4%。

  像“三端共治”这样的基层首创在广东举不胜举。

  广州互联网法院聚焦保障互联网经济、创新互联网司法空间治理模式,深耕5G智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首创“在线示范调解”“在线示范庭审”模式,对于符合条件的同类型案件,拓展“在线庭审调解﹢在线旁听参与”的解纷场景,实现“审理一件、化解一片”。

  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法院瞄准执行“变现慢”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深化调研在全省法院率先探索推行抵押借款案件“自行变卖﹢执破融合”新模式,为债权人快速兑现权益提供了可行路径。

  江门有“中国侨都”之称,针对海外侨胞回国诉讼难的痛点,恩平市人民法院围绕加强“侨益保护”深入调研,该院打造涉侨远程“e”窗口、海外联络点、涉侨多元解纷机制等新机制,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涉侨权益司法保护研讨会。

  广东法院在调研的“沃土”里深耕细作,为打造更多基层首创品牌注入了强大动力。

  实干作答 在调研“最后一公里”上见实效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如果把调研比作一次远途,那么务实推动高质量司法则是走好调研之路的“最后一公里”。从调研报告到行动方案,从行动方案到司法实践,广东法院以调研之实,谋划决策方案之实,以实干作答,把一份份“纸面上的报告”转化为一张张推动发展的“施工图”。

  今年4月,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对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工作作出规定。

  新规出台的背后,是广东法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度寻找破题之策的“代表作”之一。广东法院着眼于破解司法建议针对性不强、推动整改力度不大,特别是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含金量”不高等问题,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以省高院党组的名义,向省委政法委提交了一份专题报告,报告发出后不久,就得到了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在法院积极推动下,最终促成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专门发文,在全省施行。

  让调研成果在审判质效这块“磨刀石”上见真功、出实效,类似的调研“干货”在广东法院俯拾皆是。

  广东高院通过调研,进一步规范重大敏感刑事案件适用七人合议庭制度,以解决适用范围不明晰、启动程序不明确、参审权责不具体等问题;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调研规范了发改案件“预瑕疵”评定处理机制,明确瑕疵案件的评定标准、评定程序、结果应用等具体内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通过调研构建了联动化解多批大量知识产权纠纷机制,完善“非诉化解”协同机制。

  阳江市两级法院结合自身薄弱环节,对执行领域开展广泛调研,针对执行程序中“查人找物”和小标的额案件、简案的快执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大调研,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2023年执行工作全省排名一下上升了8位。

  2023年广东法院新收各类案件272.1万件,同比下降1.4%,前端治理成效明显;未结案件同比下降26.7%,近年来累计的存案增量全部消化。今年1月至6月,新收各类案件138.7万件,同比下降8.5%;未结案件同比下降32.0%。

  “全省法院要发扬敢闯敢干、先行先试的精神,做深做实调研成果转化,促进‘以高质量调研推进高质量司法’良性循环,持续擦亮‘粤字号’金招牌。”广东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表示。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