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疫情防控“暖心人”和脱贫攻坚“领跑者”

  本报记者 梁佳涛 通讯员 潮组宣

  县区领导直播“带货”、暖心人党员干部化身采茶工、当好疫情卡点变成复工复产服务点……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加重脱贫攻坚难度的疫情现实,我市积极发挥各级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防控当好疫情防控“暖心人”和脱贫攻坚“领跑者”,和脱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耕步伐,贫攻跑唤醒乡村活力,坚领释放发展动能,暖心人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当好目前,疫情全市99.9%的防控贫困人口脱贫,4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和脱

  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以来,贫攻跑市委组织部出台号召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耕“四问十三策”,坚领打响春耕生产和复工复产“发令枪”。暖心人各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分片包干,挂钩到镇、下沉到村,带动市县镇580名党员领导干部全覆盖挂钩53个镇街、894个行政村,督导落实防控措施,协调相关部门“一事一策”解决复产复耕困难800多个,生产耕作全面复苏。针对45个省定贫困村农作物滞销问题,市委领导统筹考虑,牵头农业农村、工信等部门制定对策、拓宽渠道,当起“推销员”;各县区班子成员轮番上阵,联合直播平台“带货”,联动发力解决3万多吨农产品滞销难题,惠及1千家农户。

  在复工复产行动中,广大农村党组织建立一线指挥部,居中统筹调度基层组织、人员和资金,全力防范疫情风险,保障春耕和涉农企业生产秩序。全市广泛搭建起“党组织+党小组+党员户”的三级党建网格,将疫情卡点就地转化为“外来人员服务点”,为返工人员提供信息登记、健康检查、食宿、出行和防护物资等5项服务,安排“三人小队”为小作坊和扶贫车间充实防疫力量。如饶平县上饶镇上善村党支部主动联系销售门店批量购买种子、肥料、农药、农具为农户送货上门,并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选种灌溉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村民顺利开展春耕;浮滨镇排江村党支部结合茶区作业特点,向233家农户发放“茶区复工复产指引”和基本防护物品,确保不误春茶采摘农时;饶洋镇大楼村党支部针对冬春连旱的情况,组织农户对接近枯萎的毛豆做好应急灌溉,并当起“中间人”,协调农技团队返村指导,让100多亩毛豆“焕发新生”……

  聚焦影响复工复产的急难问题,我市建立“雁阵”包案机制,由第一书记或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建指导员、驻点联系团队、驻村工作队等成立攻关小组,妥善化解群众“心头难”。针对学生“上课难”,文祠镇赤水村党支部书记落实2名研究生学历的党建指导员和书记助理,与贫困学生结对辅导,并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学习园地;三饶镇官田村第一书记协调派出单位募捐一批闲置手机,免费供贫困学生使用,确保求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针对畜牧饲料“物资缺”,新圩镇新石村驻村干部预见养殖业饲料供应问题,抓早联系供应商,提前采购全部库存,解决了扶贫养殖基地狮头鹅的“粮食危机”。

  疫情当前,全市7万多名农村党员吹响红色“集结号”,组成一支支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产销对接、农技指导于一身的“红色防疫助耕小分队”,活跃在防疫一线与田间地头。汤溪镇大门坑村农户缺少防控和生产物资,党员自掏腰包为其购置口罩、消毒水、生产工具等,做好春播准备工作;新圩镇燎星村地处偏远,因附近物流暂停,贫困户鸡鸭大量存栏,工作队发动党员用“私家车”、组建“物流队”,帮助养殖户送货到点;新塘镇顶厝村30多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红马甲”小队,化身采茶工,为茶农采茶叶、送肥料、赠茶苗,解决雇工难题;村里贫困户3000多斤潮州柑滞销,“红马甲”还通过朋友圈“刷屏”、发动亲朋好友购买等方式,在短短一天内便将柑果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