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有故事!纪录片《中华白海豚》收获众多点赞

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于5月22日在央视首播。有温度这一珍稀海洋生物在不同水域嬉戏的有故身影和生存状态不仅让观众沉醉,也在从事中华白海豚科研、事纪救护、录片科普的中华赞工作者中间引发热议。

珠江口是白海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而珠海更是豚收这一物种保护的关键区域。该片通过精心策划和拍摄,获众捕捉了中华白海豚在自然环境中的多点真实生活画面。高清画质让观众真切感受中华白海豚的有温度灵动与美丽,以及它们与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故紧密联系。纪录片具有很高的事纪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录片科普和宣教意义。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陈希从纪录片中收获了很多启发。中华赞“我们同事们在单位一起认真观看这部纪录片。白海我们从事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经常到海上进行拍摄和照相,深知这些画面来之不易。整个片子里的画面都体现了拍摄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高科技在拍摄中的应用。有些画面,即使我们长期出海,一年也难得一见。如此精美的画面能够呈现给观众,确实非常难得。”他认为,该纪录片的叙述方式有别于以往的科普或宣教片。它通过主线串联多个小故事,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观众仿佛陪伴着小海豚一起成长,通过故事了解其生物学信息、习性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这种代入感非常强,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并了解中华白海豚。“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前沿且客观的宣教片。公众通过这部片子可以更容易、更便捷地快速了解中华白海豚这一物种。只有当大家对这个物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产生主动参与保护的意识。因此,这部片子对中华白海豚的科普、宣传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肖尤盛表示,纪录片深度挖掘了很多关于中华白海豚的史料记录,足见制作团队的严谨,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在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历来保护投入力度强。而像海豚妈妈驮着一头夭折小海豚的画面,也让观众共情,更真切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物种特点。“要保护一个物种,首先一定要了解它,而且要科学地去了解它。以往不少公众有保护和救助的意识,但是救助方法不太科学,不但不能达到救助目的,有时候还给它带来二次伤害。所以这样增强公众认知、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的推出尤为及时。”

桂山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团委副书记文思豪表示,观看《中华白海豚》纪录片后,深刻感受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身受重伤却顽强活了20多年、并生下三个孩子的白海豚妈妈“豚坚强”令他动容。他工作和生活所在的桂山岛上,周边海域就是中华白海豚的家园。“我经常能观察到这些优雅而智慧的生物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畅游,它们的存在让这片海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宣传保护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性,倡导大家共同参与到保护海洋海岛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把桂山打造成为广东省最美海岛小镇,让中华白海豚能够在桂山海域中安全、自由地生活。”

“中华白海豚作为一种生活在河口港湾的近海鲸豚类,其栖息地和港口码头、海上航线、捕捞养殖区等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域高度重叠,更容易受到海洋污染、船只误伤、渔业误捕及食物短缺等因素的威胁。”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王宁表示,纪录片反映出通过有效的治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人与濒危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况是可以实现的。

珠海市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行业协会秘书长周蓉卉观看纪录片后表示,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她更加坚定了投身环保事业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和海洋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也希望与更多人携手同行,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海洋家园。

珠海九洲港珠澳大桥旅游有限公司商务运营部主管李静宜表示,时常在珠海可见的中华白海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灵动的色彩。“希望人类能积极行动起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华白海豚就是保护海洋生态,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