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内将投资超7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讯 (记者 梁佳涛)近日,年内我市审议通过《潮州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建设方案》(下称“《方案》”)。将投基础建设根据《方案》,资超我市将以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亿元用于潮州港经济开发区、设施潮安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及周边发展腹地为基础,年内规划建设潮州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简称“潮州主平台”),将投基础建设全力打造“3+3”产业发展体系,资超逐步构建“一区两带”产业空间布局。亿元用于

  《方案》指出,设施截至2022年底,年内潮州主平台逐步形成了以现代轻工纺织、将投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与食品、资超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亿元用于产业发展体系,符合国家、设施省产业发展导向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具有产业集聚发展潜力。目前,潮州主平台共引进项目257个,其中,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共引进项目约150个,占主平台的58.37%。此外,主平台选址位于潮州重点开发区域,区位优势独特,交通条件便利,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营商环境优越,具备较好的产业承接能力。

  结合潮州产业禀赋以及发展规划,潮州主平台将重点打造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三个战略性产业,形成“3+3”产业发展体系。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方案》明确将以外环北路、潮州大道、潮州东大道和沈海高速等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有机链接潮安经济开发区大岭山产业园,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南山分园、径南分园,潮州港经济开发区,串珠成链,打造“一区两带”产业空间布局。一区,即径南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带,即沿外环北路城产融合发展带和潮州港海洋经济带。

  借助深圳对口帮扶潮州的契机,《方案》提出要推动潮州主平台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圳高新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坪山综合保税区等平台的全方位对接合作,充分利用深圳先进技术力量。同时,探索创新“产业转移飞地”模式,建立产业“卫星基地”,精准对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探索创新反向飞地模式,将在深圳等地建立“科创飞地”,增强基础电子、基础元器件自主研发能力,引导潮州本地特而强的产业走出去。

  《方案》还以规上工业产值、亩均规上工业产值、完成税收、吸引就业等13项关键任务指标细化主平台每年增长任务,明确2023-2027年发展目标。其中,今年主平台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289.49亿元、66亿元,同比增长18.86%、19.37%。

  《方案》提出,2023-2027年,潮州市主平台将投资超7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加快主平台各园区周边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管道燃气、排污、排水、消防、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