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发展新高度——广东机场集团三项制度改革观察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23年累计接送旅客突破6300万人次,飞实现全国机场客运“四连冠”;东四西四指廊建成连接起目前全球最大的出发察单体航站楼;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IATA北亚地区CARGO DAY暨广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展新两大“航”业大会先后在广州召开……一项项跃动的高度广东革观成绩,折射出2023年广东民航业蓬勃发展之势。机场集团

  推动高质量发展,项制国有企业是度改“龙头”。新一轮国企深化提升行动乘势而上,飞作为广东省公益基础类重要国企,出发察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机场集团”)把改革和发展置于新的展新历史时空中,全面深化劳动、高度广东革观人事、机场集团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项制巩固提升改革质量实效,度改努力打造国企改革版图上的飞“机场样本”。

2023年6月8日至9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穗举办。通讯员供图

2023年6月8日至9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穗举办。通讯员供图

  破冰

  进入奋力冲刺的下半场、国企深化改革后半程“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广东机场集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中流砥柱、不进则退,“改革是建立市场化体制机制的关键一招,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机场的关键一招”。

  如何改?广东机场集团给出的回答是——破冰,从三项制度改革开始。

  三项制度改革并非新话题,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一批优秀国企已先行尝到了甜头。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已成为2024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在这项工作中,重点是围绕提升活力效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更广更深落实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各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面对疫情三年的砥砺前行,广东机场集团有充足的改革理由;行业领域横向对标比较,广东机场集团有强烈的全面深化改革动力。

  一方面,主动跳出广东机场集团,吸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摸清家底的同时解放思想、重塑观念;从2022年5月开始,广东机场集团用了近半年时间赴多家优秀国企取经学习,梳理出500多个改革案例。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作为公益保障类国有企业,一味照搬其他国企经验会造成“水土不服”,“我们既要集百家所长为我所用,更要靠自己摸索出一条广东机场特色的三项制度改革道路”。

  改革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便是广东机场集团改革顺利推进的“第一招”。“改革的智慧在基层,改革的落脚点也在基层,我们把所有基层单位都走了一遍。”广东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8月起,广东机场集团在内部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从各级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员工3个层面收集到超800多条问题建议,在全集团上下迅速形成“坚定不移推改革”的思想共识。这种思想上“破冰”也体现了广东机场集团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对“稳”与“进”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

  800多条问题建议,逐个“击破”,历时一年多的前期谋划,2023年6月10日,广东机场集团召开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启动大会,正式发布了《机场集团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围绕“四能”机制建设,明确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市场化劳动用工、多元化激励机制改革、成本效率管控模式、本部三项制度改革等6大攻坚战、68项工作任务,以实现“四化目标”,即机构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组织体系精益化、管理人员契约化、员工管理市场化、激励分配差异化。

  同日发布的还有《机场集团三项制度改革重点课题实施方案》,结合项目制管理,通过重点课题研究方式,破解三项制度改革6大攻坚战业务难题、创新瓶颈,对集团内部改革搭建改革“工具箱”“指标库”“案例集”,并在全集团范围内揭榜挂帅,发出“招募令”,推动深化改革、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确保改革攻坚任务取得实效。

  先行者

  有了顶层设计,也要有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机场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孙飞介绍,2023年是白云机场推进人效提升改革的关键节点,通过减员、增效、增收“一减两增”,实现了结构优化、效率优化、动能优化。截至2023年11月,白云机场股份公司实现人员有序流动2953人,降幅23.0%,同时人均工资收入同比2022年增长10%。

  白云机场股份公司在改革中,创新用内部市场化灵活用工方式,推行跨岗位“微抢单”,鼓励符合相关资质的员工利用个人工作任务以外时间有偿支援其他工作岗位,破解航班波峰岗位空缺难题。“我们通过‘微抢单’还激发了员工去考证。”自“微抢单”实行以来,白云机场股份公司安检护卫部监护三大队监护员赖爱文惊喜地发现了团队的新气象。目前“微抢单”注册用户已超2500人,通过“抢单”,人均创收超1000元。

  不仅如此,白云机场股份公司还探索了工资总额管理及包干制度的做法,打破绩效固化“僵局”,推动员工从“要工资”向“挣工资”转变,全面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我们就是要打破‘大锅饭’这种平均主义,让业务部门自己控制人员规模,促使更为合理、公平的薪酬分配。”白云机场股份公司航服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轶君道出了工资总额管理及包干制度的“靶向”。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实现全国机场客运“四连冠”。通讯员供图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实现全国机场客运“四连冠”。通讯员供图

  事实上,广东机场集团内部的先行者不只白云机场股份公司一家。“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用好市场化这把‘利器’。”广东省机场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流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门负责人刘清华介绍道,在集团改革热潮下,物流公司经营班子率先实现全体起立公开竞聘,外部引入行业领军人才,原经理层成员50%退出。

  “这是真的吗?机场企业经营班子岗位也拿出来对外竞聘?”当物流公司副总经理苏政回忆起看到公开选聘消息时还难以置信。打动苏政的,更有广东机场集团对人才的诚意:“放开手脚大胆干”。

  “一个好的改革是双向奔赴、相互滋养的。”苏政表示。在集团如火如荼的改革氛围下,物流公司新一届经营班子带来了新思想、新方式,由此在广州航空货运市场激发了鲶鱼效应。

  “今年以来,白云机场的货运业务发展更加重视价值提升,而不仅仅是量的扩张。”苏政表示。2023年,在白云机场各方共同努力下,开创了国际货运“三天三线”“三天五线”连开新记录,中国邮政粤港澳大湾区邮政枢纽中心国内区域、货物机坪中转区相继启动投产,联邦快递华南操作中心开工建设。白云机场2023年累计货邮吞吐量超200万吨,超过2019年的192万吨。

  在广东机场集团,诸多像苏政这样的引进人才的故事成为美谈。2023年,新加入的各类人才就有超700名,显著提升了人才竞争力。

  除了向外求贤,内部竞聘更是在企业内部激起了千层浪。从业17年的梁日满便在改革中抓住了机会,于2023年成功跨部门竞聘为白云机场股份公司动力分公司场区设施管理部副经理,“内部竞聘让我们老员工有了危机感,也让我们个人职业发展有了思路和目标,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一岗多能、多岗赋能”。

  以能力业绩论英雄,让业务骨干更有“奔头”。与梁日满一样,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尝到甜头的还有物流公司基层业务主管刘校鹏。2023年年初,物流公司全面开展动态定岗、定编、定员工作,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在“健体瘦身”的同时,基层管理人员全部竞聘上岗。在这个过程中,刘校鹏通过竞聘提拔1级。

  2023年年底,物流公司启动新一轮机构优化调整,按照“后台部门管资本、中台部门管资产、前台部门管生产”的思路,打破原有的“职能”“业务”的区分方式,从“平台型”物流服务商的定位来重新审视内部机构的定位与分工,部门单位由17个精简为12个,职能部门编制由87人减至63人,缩减28%。

  白云机场作为国内三大航空枢纽之一,白云机场股份公司、物流公司人员规模接近广东机场集团总人数的80%,其改革的成功与否,对广东机场集团整体改革至关重要。有了试点先行,广东机场集团三项制度改革“施工”全面提速。

  系统推进

  “本轮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之广、变革之深、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必将成为集团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广东机场集团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启动大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蔡治洲如是说到。

  围绕三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地实施,广东机场集团再抛出一系列掷地有声的“组合拳”系统推进,将善于“立”、勇于“破”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善于“立”——抓好改革牛鼻子,全面提升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质量。制定《集团公司荣誉表彰体系管理规定》《集团公司项目制管理实施方案》,促进企业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资源优势。在下属企业探索开展工资总额周期制预算管理,持续推广工资总额向下包干、内部市场化核算、灵活用工抢单、项目制等多元化分配和用工模式,强化各部门经营意识和控本意识,从“要工资”向“挣工资”转变。

  勇于“破”——印发集团公司《推进中高层人员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员工负面行为清单》,明确了51种干部退出和20种员工退出情形,分类细化优化干部员工退出标准和渠道。更大力度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下属企业经理层“能竞则竞”,5家单位试点推行“摘标赛马”、市场化选聘。

广东机场集团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通讯员供图

广东机场集团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通讯员供图

  “立与破”,兼顾“稳与进”,统筹“长与短”,走出了一条打破发展中“木桶效应”的路径。据介绍,广东机场集团在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改革中推出了“个性化考核指标库”,根据班子成员岗位职责和分工不同,选取不同的指标和权重,突出差异化,为下属企业推行考核提供了个性化的参考。

  提及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一年来,广东机场集团各级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不由有些感慨,“这次改革直面公平正义,是人心所向的。”有了全盘谋划,亦有众人拾柴,正是这上下联动、万人齐心的气势,推动广东机场集团三项制度改革向“深水区”和“攻坚期”挺进。

  征衣未解再跨鞍。广东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要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管理体系,坚定不移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文/吴依妮

  通讯员/粤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