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家园(2023年11月12日)

tqb2023111204.jpg

珠海,湾韵一座浪漫幸福的园年月日城市

□ 汪丽燕

 

4年没见,我被珠海清新的湾韵颜值惊艳到了。

 

我曾4次到访珠海,园年月日珠海给我的湾韵印象一直都是一个长于深闺的小家碧玉,娴雅又恬静,园年月日温润又端庄,湾韵总觉得她过于文静了。园年月日这次居然完全颠覆了我的湾韵印象,感觉她充满了蓬勃的园年月日朝气与活力。

 

记得上次来珠海是湾韵在2019年11月末,那次是园年月日来参加全国小学语文精研统编教材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儿童阅读高峰论坛。3天的湾韵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园年月日没能很好地领略这座城市的湾韵风光。

 

珠海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人文气息,没有闹哄哄的喧嚣,没有堵成一锅粥的拥挤,更没有步履匆匆分秒必争的快节奏。既适合创业又适合居住,难怪她会成为年轻人的梦想之地。

 

这是一个适合度假的地方。选择一个周末,带上家人和朋友,来珠海的“城市客厅”里坐坐,再走去“城市阳台”去看看,然后再到周边的商场去逛逛,饿了就到大街小巷的酒楼食肆去品尝海鲜及各种美食,尽情享受休闲娱乐慢时光,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呀。

 

日月贝、珠海渔女、爱情灯塔、爱情邮局、城市客厅、城市阳台、海天公园栈道、香炉湾沙滩等著名景点都在情侣路旁。

 

来到珠海,一定要到日月贝去打卡,这座建在野狸岛上的珠海大剧院,远远望去一大一小两只贝壳矗立在碧波万顷的海上。白天看,它是两只洁白无瑕的扇贝;夜晚看,灯光璀璨,流光溢彩,绚丽无比。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它都是珠海的一张亮丽大气的名片。

 

情侣路是一个适合谈情说爱的地方,沿着美丽的环岛路,和爱人手挽手走一圈,或者租一辆共享单车悠闲地骑一程,聆听海浪、沐浴海风,那是何等的愉悦。

 

早上,日出东方,霞光万丈,大海撒满点点金光,港珠澳大桥横卧在碧波粼粼的大海上,一直延伸到远方,海湾如画卷般徐徐展开,那种美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夜晚,灯光亮起,在流光溢彩中和爱人漫步在爱情灯塔,许一个美好的愿望,然后再写上一封情书,在爱情邮筒处投递给未来的彼此,真是不可多得的浪漫事。漫步在情侣路上,吹着习习的海风,遥望对岸繁华璀璨的澳门,心情更是无比舒朗。

 

去香炉湾沙滩,最好选择中午,浅浅的海滩,柔软的沙子,清凉的海水,可以忘情地投入大海的怀抱,与大海来一场最亲密拥抱。累了,就找一家文艺范儿的小店小憩一下,品品店里的咖啡、奶茶和甜点,任外面热浪滚滚,看海滩人头攒动,装装小资,静享片刻的清凉,岂不美哉。

 

在珠海的周末,你无需早早起床,早晨的珠海少了白天的那一份繁闹,很安静,你会深深感觉到她的纯美与静好。珠海人是最会享受生活的,珠海也成了慢生活的代名词,9点多大街上的人才会多起来。一些人睡到自然醒,然后约上好朋友到茶楼叹茶聊天,开启美好一天的生活。他们就这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听涛看海,悠闲自在。

 

如果你远道而来,最好在海边住一晚,感受一下珠海的晨昏,真的会有很多别样的感受,晚上的宁静璀璨、清晨的安静晨光,都让人迷恋、沉醉。我恋上珠海,也许就是因为这份静谧之美,还有那声声伴我入眠的涛声吧。

 

珠海之美在于她清秀雅致,年轻又充满活力。或许你在许多的文案和镜头里早已无数次地欣赏过她的美、她的韵、她的婉约风情,然而当你真真切切走近她、拥抱她的时候,会感叹文字和镜头实难形容她的美之万一。

 

珠海,一座浪漫又幸福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一人食

□ 青 衫

 

进入一家餐馆,挑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碗面,除了和服务员说了两句话以外,吃面全程没人交流,默默地吃。一个人在外吃饭,略显孤单,但是也有它的妙处,比如无人交流的情况下,更加专注于眼前的食物,细嚼慢咽,细品味道。在咀嚼的间隙,抬头看到对面墙上的介绍,关于这家牛肉面的历史发展、创始人的介绍,竟然饶有兴趣,一字不漏地看完了。

 

邻座是一位大叔,一碗面、一碟小菜,吃面的吸溜声大得很,让我想起了已逝的父亲。父亲爱极了面条,也总是这样大声吸溜。我曾经和父亲说过:“等您六十六大寿的时候,我给您包六十六个饺子,做一碗长长的寿面。”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父亲去世时离六十六岁只差一个月,那碗长寿面自然是没有吃到。

 

我很享受一个人吃饭的时光,点自己喜欢的饭食,不用考虑他人的口味,不用怕冷场不停地找话题,不用为了礼貌等他人轮流发言而看着美味佳肴一点点地凉掉。

 

每天的午餐,基本都是和同事一起去单位餐厅,几个人在一张桌子上用餐,有说有笑挺热闹的。我也乐享这种时光,聊聊最近发生的事,吐槽下生活中的不如意,最重要的原因是内心里隐隐约约有点怕落单的感觉。如果落单,那意味着你的人际关系可能不太好,这样一个人吃饭就自然被贴上了孤独寂寞的标签,就像那首流行歌曲——《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那天我和妹妹去吃火锅,发现斜对面一位女士正独自就餐。在我的印象里,火锅是热闹的,三五知己一起吃才有情趣,所以此情此景,她在我眼里显得特别突兀。我悄声问妹妹:“你猜猜看,她为什么一个人吃火锅?”妹妹头都没抬,说:“有什么奇怪的,也许没找到人陪,也许路过忽然就想吃了,也许她有洁癖,不想和别人吃一个火锅。”妹妹几句话,把我心里猜忌的“孤独、落寞、失意”打击得体无完肤,是啊,不就是一个人吃火锅吗!独自烫一棵青菜,慢慢打捞一颗鱼丸,夹起一片垂涎欲滴的肉……独自享受热气升腾的朦胧时刻,在周遭的热闹里,这样的孤高清冷为普通的餐食也平添了几分迷人的滤镜。

 

几个人一起吃,有热闹,一个人吃,也有情调。

 

如今的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感受,有的人“社恐”很严重,所以“一人食”餐厅应运而生。狭小温馨的空间,橘黄的灯光温柔笼罩,两块隔板围起了一个人的小世界。点一份餐食,平静地吃完,一个人的堂食,算不算外卖的升级版?

 

现在,我不时会特意选个饭馆角落大快朵颐,我可以静心地思考一下近期的目标与规划,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专心吃饭也是消化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兴许还会有灵感闪现,扫掉工作生活中的障碍。

 

我们都在寻求快意的生活,都想寻找释放压力的方式,我的经验是就从专心吃饭、好好吃饭开始吧,品美食是一种治愈。

 

相框里的老时光

□ 晓 夏

 

我喜欢看年代剧,每当镜头里出现老相框的时候,就会想到儿时家里墙上挂的那些照片,那些久远的黑白照片啊,永远是我最温馨的回忆。

 

那时爷爷奶奶还健在,大伯一家在北京工作生活,父母和我们仨,还有未成家的小叔,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基于生活条件有限,照相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去照相馆,比如节日、生日、纪念日,相聚或离别,即使这样,屋里的墙上也挂满了相框。所以那时候谁家的照片挂得多,意味着生活好,有闲钱的才舍得照相。

 

一个相框里不止有一张照片,小点的十张八张甚至更多挂在一起,也有单张照片在一个相框里的,基本是全家福,放大后挂在最醒目的位置。

 

爷爷是退伍老兵,有一个专属相框,相片不多,大概七八张,都是爷爷在部队期间拍的照,穿军装的,戴着光荣花的,威风凛凛,每一位来访的客人都赞叹不已。

 

那时镜头里的奶奶还没那么老,母亲还梳着麻花辫,父亲也是意气风发的样子,而我们仨灿烂的笑脸流露出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没有彩照,黑白胶片照就是好看,微微的颗粒感,充满质感与传奇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照片无一例外,都有着漂亮的花边儿,简直就是锦上添花般的美。

 

奶奶勤快爱干净,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每天早晨,奶奶都要仔细把家里擦一遍,连墙上的相框也要擦,擦完还要端详一下,看看是否摆正了,一脸幸福的表情。

 

大伯一个月写一封家书,常常在信中夹寄照片,小叔给爷爷奶奶读完信,便张罗着把最新的照片换上去。全家人坐在炕头上,讨论着大伯的信,喜悦地看着照片,父亲执笔写回信,奶奶在一旁提示,那些时刻真是温馨又美好。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经济也不宽裕,大伯一家一两年才能回老家一次,都选在春节时分,于是这个春节便有了加倍的快乐。临走时必要照一张全家福,穿上新衣服,全家人浩浩荡荡去往照相馆,几天以后相框又更新了。

 

每当家里来客人,这些照片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话题。客人饶有兴趣地细看,奶奶在旁一张张地介绍,“这是我大儿子一家,在北京呢。”“这是我二儿子一家,儿女双全,多好啊。”客人说着吉祥话,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反之我们去别人家做客也一样啊,看见喜欢的照片,或者不熟悉的人,总是要问一问的,“这个人是谁呀?”“这是在哪拍的?”然后同样说些好听的话。在同学家里,第一次看见照片里的人不是端端正正地站着或者坐着,而是摄影师取对角线,斜着拍的,我好惊奇哟,居然还可以这么拍!

 

直到家里搬迁,住上了楼房之后,相框才退出视野与生活,老照片被我放在了相册里,而相框却不知所踪。

 

相框,是每家每户最好的装饰物,传递出来的是健康和睦的家风,温馨向上的氛围。

 

翻开相册,每一次重温,都仿佛是一次时光穿越,蕴含其中的家庭故事,沧桑又深远。尽管屋老人去,相片里的人很多已离开了我,但无论是睹物还是思念,往昔都会铭记在心。

 

 

 
剪一片安闲的时光

 

□ 董国宾

 

剪一片安闲的时光

栓好老牛

闭紧柴门

让香椿树自个儿在屋檐下吐香

背上行囊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剪一片安闲的时光

等知了不再鸣唱

粉蝶还在头顶轻舞薄翅

躲在安静一隅盖上白杨树绿荫的丝被

去梦里周游将来能走到的地方

从下一刻起做一个赋闲的人

携一串风铃

踩一路泥土的芬芳

给自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

安然地去油菜花丛漫步

从下一刻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堆起小小土丘

找来被阳光照醒的童衫裹紧时光

站在高处再踮起脚尖

昂起头看袅袅炊烟悠悠升上天际

从打柴这一天

我就忠诚地安顿在弯弯的山路上

准备背着粮食

到明天里剪一片安闲时光

去做一个有梦的人

关于我名字的那些事儿

□ 夏学军

 

可能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容貌、身材、性格,而我,从懂事起,就为自己的名字闹心。

 

我是“60后”,名字明显带有时代的印记,每次开学分班后,老师点名点到我,我一声“到”,同学们都诧异地看向我,仿佛在说:哦,女生啊!

 

周围的女同学都叫兰、燕、梅什么的,我羡慕得不行,多次闹着要改名,父母也不理我。有一次看书,记住了北京香山公园翠微亭,心想翠微这两个多好听,柔美又富有诗意,于是就和父母说,要改名翠微。

 

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看我坚定的样子,就用比我更坚定的语气说:“拉倒吧,你的名字是按照家谱取的,不能改。”我从此断了改名的念头。

 

最讨厌熟人在街上大声喊我的名字,能装听不见就装听不见,躲不过去时,也是一脸不高兴:喊什么喊,我又没咋样!搞得别人莫名其妙,有时候甚至觉得名字都不如自己的绰号好听。

 

和爱人相亲时,我特意告诉中间人,不许介绍我的名字,只说姓。等到爱人知道了我名字的那一刻,我脸都红了,爱人却说:“挺特别的名字啊!”我更不好意思了:“以后不许喊我名字。”他愣了:“那喊你什么?”“随便!”他当时乐得肚子都疼了。当时有部动画片叫《鼹鼠的故事》,我们都挺喜欢,他竟然说我长得像鼹鼠,干脆就管我叫鼹鼠,后来简化成了小鼠,一直沿用至今。

 

爱上读张爱玲的书以后才知道,才女也对自己的名字深恶痛绝,曾经在《必也正名乎》里写道:“我有一个恶俗无比的名字。”可我却觉得她有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啊。爱人说,她的名字多俗啊,还不如你的呢。是吗?我不信,但我知道因为有爱和喜欢,名字在一个人的心里就会熠熠生辉,就像我之于爱人,张爱玲之于我一样。

 

痴迷在网络,我给自己起了无数的名字,QQ名、微信名、论坛名、邮箱名,每个名字都充满了美感,或风情万种,或典雅精致,彻底满足了我对名字的美好想象。甚至有个网友加我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好美的名字!

 

涉及写作之后,笔名用过几个,为了配合行文的风格,还用过男性化的笔名。有文友说得对,好好经营我们的笔名,它是我们的名片。是啊,那些我们用心血写就的文字,能得到编辑的认可、读者的认同,就是对自己名字最好的尊重。

 

当我第一次看到编辑用我的真实姓名发我稿子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的名字变成方块字是那么美,读上去掷地有声。

 

我第一次从内心认可了自己的名字,也懂得了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人的符号,与其绞尽脑汁地改名,不如加强自身修养,完善我们的人格来得更有意义些。

 

五彩大地

04tqb1112004_004_01_b.jpg

李海波 摄

 

哑巴老舅

□ 杨 琳

 

年逾七旬的哑巴老舅,为人忠厚、勤劳俭朴,由于身体的瑕疵而终生未娶,无儿无女无牵挂,是位鳏孤老人,算“五保户”。早些年,外祖母在世,掌管家务,尽管哑巴老舅已是50多岁了,外祖母对他仍关爱有加。外祖母走后,二舅和二舅母看管着他,吃穿无忧,倒也自在。

 

农业合作社时期,哑巴老舅是个吆牲畜的把式。一次,村上的一头“白信门”大黄牛在耕地时不知受到什么惊吓,拉着犁在地里狂奔,吆犁的小伙子扔下犁就躲在一边,脸吓得没了颜色。扶犁走在前边的哑巴老舅急忙把手中的犁交给另一个村民,急奔着向受了惊的大黄牛追去。他一只手从侧面逮住牛的缰绳,另一只手掀起牛笼嘴。“哇哇”地叫了几声,“白信门”乖乖地停了下来,冲着哑巴老舅“扑哧扑哧”地直喘粗气。他抚摸着大黄牛的脖子,手在牛的嘴上轻轻地拍了拍,自己吆着这头大黄牛,重新耕作起来。

 

哑巴老舅心灵手巧,那时候,每次收工回家时,经过村头的水渠,总要在渠边的柳树上,折一捆柳树条子背回家。晚饭后蹲在后院,用柳树条子编粪笼。到收种时,家里就不用拿粮食到集上换粪笼了。对村里可怜些的家庭,他会慷慨地把粪笼送给人家。别人送包烟做酬谢,他会“哇哇”叫着发脾气,不肯接受。

 

舅家的老屋原是个独院,上世纪70年代初,外祖父兄弟几个仍然没有分家,二十几口人住在一个院落,在那个年代也不多见。一有空闲,哑巴老舅就在房前屋后能长草的地方,都种上了高粱,到了收获的季节,削下高粱穗,捋下高粱籽,晒干了磨些高粱面,补充家里食粮的不足。高粱的篾子则被扎成笤帚,除了留作家用外,剩下的带到集上或离家远些的村子卖几个零花钱。

 

今年给老舅“送八月节”,哑巴老舅牵着我的手,把我带进他的屋子。哈!那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崭新的席梦思床的一角,叠着整整齐齐的棉被,床头柜上摆着现在老年人流行的视频收音机。靠东墙的小桌子上的假山吸引了我的眼球。弯弯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月牙似的小桥,被五颜六色的云雾萦绕着,小水车缓缓转动。小鸟悠闲地栖息在山涧、池边,“啾啾”的叫声使人如身临其境。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哑巴老舅也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我知道,乡卫生院每年都要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两三次,农村新合作医疗使村民尝到甜头,以后不再为看病发愁。哑巴老舅每月除了能领上300多元养老金,另外还有100元的高龄补贴。他双手合十,脑袋一偏,做了个睡觉的姿势。然后,一手伸出食指、小指,从太阳穴部位斜着向上旋转上升(手语,意思是“梦想”),还不断用手指分别比划出几个侄儿如何听话,怎样地孝顺。他用手拍着胸口,“哇哇”地说着,接着,开心地笑了。

尾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