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领域人工智能企业超过9万家,位列全国第一

  吃一顿饭有多少卡路里?去景区旅游用怎样的广东方式最优?这些问题,都可以向大模型提问并随即收获答案。文化万家位列5月24日,产业超过第二十届文博会举办广东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合作对接会,领域以促进广东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应用。人工

  会上发布的企业全国《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实践成果》(下称《实践成果》)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广东广东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万家位列人工智能企业超过9万家,约占全国15.97%,产业超过位列全国第一,领域夯实了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基础。人工

  大模型技术深入行业推动降本增效

  “这样的企业全国‘李白’有一定人设,天生带有一种侠气风格,广东比纯文本对话的文化万家位列数字人要酷很多。”元象公司联合创始人肖志立说。产业超过本届文博会上,包括云天励飞、元象科技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推出同一个IP人物——诗仙“李白”。

  近年来,AI技术在游戏、数字媒体和智能制造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实践成果》显示,2024年,广东游戏产业通过生成式AI和决策AI技术,实现了游戏引擎的显著进步,优化了3D城市模拟和多人在线战术游戏的开发,提升了跨平台兼容性和游戏体验。

  不仅如此,大模型也越来越深入到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中来。在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方面,大模型能够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还能够通过AI生成图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文化主题产品。

  云天励飞大模型业务部负责人孙沉说,这样的大模型也可广泛运用于政务、金融、医疗等场景的服务助手,以及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党群服务中心等的讲解助手,或陪伴空巢老人,既可减轻人力,又富有趣味性。

  腾讯发布的“混元大模型”则像一个学识渊博的“语言通”,不仅可以理解复杂的语言规律,还能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图像等内容。目前腾讯内部已有超过400个业务和场景接入了这一技术进行测试。

  腾讯混元大模型产品负责人陈研介绍,大模型技术深入行业,正发挥降本增效作用。腾讯视频借助AI技术,可准确解析剧本中的角色、场景、服装、道具及场次等信息,辅助制片团队快速掌握剧本故事脉络、角色设定等内容,合理制定资源配置及规划。

  广州趣丸科技同样在视频管理方面拥有“独门绝技”。该公司副总裁张顺四介绍,公司自研的多语言翻译技术涵盖视频翻译、配音、去字幕等一系列技术能力,可以实现视频快速转译、配音同步、画中人口型同步等,进一步革新了媒体翻译制作流程,大幅降低过往昂贵的人工翻译成本和冗长的制作周期,为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不同语境下的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出海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300万

  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对接大模型资源,此次对接会还启动广东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应用联盟。《实践成果》显示,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高等教育机构176所,在校生449.17万人,高层次人才88万人,研发人员超130万人。“这为广东省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广州社科院副院长尹涛说。

  尹涛建议,广东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机制,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文化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培育百名全球文化产业领军人才。

  在当下“百模大战”的新形势下,广东领先的科技企业更要通过构建大模型生态系统,让各行各业尽快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红利。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成汽车,那么算力就是发动机,大模型催生了对算力的巨大需求。鹏城实验室大模型创新应用中心工程师张艳介绍,鹏城实验室正同步研制“中国算力网”全国一体化算力协同计算调度平台,推动算力互联互通。

  以鹏城实验室为总调度中心,北向通过广东韶关,链接全国“东数西算”各大主要节点;南向经河套地区,链接香港,方便融入全球创新环境。两大数据通道打通后,粤港澳大湾区将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与国际合作提供重要支撑。

  肖志立还注意到,“文化+AI”领域近年来面临着版权保护、技术伦理等挑战,“我们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版权管理机制以及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来应对这些挑战”。

  AI技术的介入,有力帮助解决影视内容版权保护问题。为保护原创作者权益,腾讯视频近年来构建了基于视频指纹和数字水印两项核心技术的版权保护系统,有效鼓励高质量内容的创作,推动行业良好秩序建立。

  在肖志立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文化+AI”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实力。“未来,我们会在加强区域内的协同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水平以及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完善。”肖志立说。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昌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