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不等于中国男足国家队,还是中超不算国家队?

中国足球不等于中国男足国家队,中国足球足国还是于中中超不算国家队?

日期:2023/02/05 02:02作者:佚名人气:

导读:但是,有些人是国男不是忽视了一个问题:国足是指男足国家队,还是家队家队中国足球?有多少人把中国足球当成中国男足国家队中国足球不等于中国男足国家队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始建于1924年,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还中中国职业足球起步晚于国家队中国足球不只是算国中超,不只是中国足球足国中国足球国家队,是于中中国足球生态的问题,这个我们球迷都懂的国男道理,有些从业者甚至是家队家队拥有很大权力的从业者却不知道。...

国足赢了,还中中国足球赢了吗?

中国2-1泰国,算国国足取得15年来首场淘汰赛胜利。中国足球足国 十五年前,于中2004年亚洲杯,国男国足半决赛点球大战淘汰伊朗晋级决赛。 巧合的是,今年国足的下一个对手是伊朗队,不过以国足目前对阵伊朗队的实力,只能说是运气不佳。 伊朗是去年世界杯险些将葡萄牙淘汰出局的球队,小组赛积4分。

所以,一场2-1的胜利,不仅可以说明我们在过去的15年里迈出了一小步,更直接地证明了我们在过去的15年里已经倒退了一大步。

小编有幸经历了国家队的光荣下场,见证了2004年亚洲决赛中国被日本手球进球反超。 那一年前国家队男足名单,我一边骂小日本无耻卑鄙,一边学习李明在决赛中咬着球衣庆祝的样子。 本以为那一年是中国足球的起点,没想到是20年的终点。

我们总说国足不行,国足不行,国足输给了谁谁,国足连谁都打不过。 . . 于是高层开始整顿国足,出台了各种政策,比如U23踢中超,U23中超保障政策,买外援交青训费。 . . 所有这些政策不管奏效与否,都指向一个地方——提升中国男足的成绩。

不过,也有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国足指的是男足还是中国足球?

有多少人把中国足球当成中国男足国家队

中国足球不等于中国男足

20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中,宋丹丹回答“什么运动最操心?”,一句“中国足球”博得满堂喝彩,但这只是为了顺理成章而设计的松散词汇言下之意,却又一次让大众完全混淆了中国足球和中国男足,同时也混淆了管理者的思维。

很多人只想看国足的成绩。 中超联赛算不算中国足球? 中国业余联赛不算中国足球? 中国学生体育足球课算不算中国足球? 普罗大众踢的草根周末联赛算不算中国足球? 我们对中国足球这四个字的理解,好像是很偏的,而且偏大了。

中国国家男足成立于1924年,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1976年开始参加亚洲杯足球赛,1984年和2004年两度获得亚洲杯亚军。而中国人呢?超级联赛? 中超联赛的前身是甲A,成立于1994年,2004年更名为中超联赛。看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中国足球的印象比其他国家多一些也很正常。中国足球队,尤其是那些不看球的。

中国足球谈改革。 为什么改革这么多年还是行不通? 我们总说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找不到11个会踢球的人? 这样找的话,还真是找不到。

中国职业足球起步晚于国家队

我们不缺看球的人,缺的是踢球的人

去年,微博上的热搜被刷爆,中国足协统计的中国注册职业足球运动员只有8000人。 什么概念? 德国足球注册人口为650万,而整个德国只有8000万。 当然,这两项不是最新的数据,也不完整,因为中超+中甲+中乙已经有近2000人,包括他们3-7级的各个级别的青年队加上足球直接注册青年球员等。 . . 其实对于那些玩的不错但是没有注册的人来说,有两万到三万的数据是没有问题的吧?

拿8000注册球员人口和30000准职业足球人口去和韩国的35万,日本的70万竞争? 在法国和德国拼出百万? 一般人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德国足球的注册人口之所以有650万,是因为德国有25000个各级俱乐部。 赛事包括青少年足球赛、32岁以上人群足球赛、40岁以上人群足球赛等。在德国,只要参加比赛就必须报名,所以德国足球的报名人数太大了。 在中国,不强制注册为职业或业余选手,但需要有参加相关比赛的证明。 大多数最终没有从事足球的人不会注册。 这是造成中德足球注册人口差距的原因之一,但请注意,德国仍有400万成年男子足球注册人口,俱乐部足球人口高达18万(数据来自德国足协官网2017年)。

现在想一想,国足为什么进不了? 你从几千人(更多的是中超几百人)中选拔年轻球员,培养他们,然后去国家队踢球。 你觉得男足的水平还能提高吗?

一边在训练u23,一边在练习足球操练

雕朽木,仍为朽木

不能否认,u23球员的特殊待遇确实可以提升这些年轻球员的水平,但无法提升男足的水平。 这些年轻球员是你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来的。 他们能和其他真正的将军相比吗? 你培养他们,到最后确实可以提高他们自己的水平,但是提高不了国足。 更不用说和周边国家踢球了,还有世界各国的足球队。 经过两三年的培养,能不能达到我国30岁球员的水平还不一定。

看看俱乐部关于处理 u23 的政策。 规定必须使用u23播放器。 好,那我先把u23队员派上去,再换人; 规定u23球员的上场时间。 好,那我就赢下比赛,提前换人。 球员没有本事,就是没有本事,你逼我们培养,我们也培养不出来。 球员是好苗子。 您不需要制定政策,我们自己使用。

俱乐部为什么非得强迫俱乐部认为不好的人呢?

以下是欧洲金童奖自设立以来的获奖名单:

2003 拉斐尔范德法特

2004 韦恩·鲁尼

2005 梅西

2006 弗朗西斯科·法布雷加斯

2007 塞尔吉奥·阿圭罗

2008 安德森 安德森

2009 亚历山大·帕托

2010 马里奥巴洛特利

2011 马里奥格策

2012 伊斯科

2013年的保罗博格巴

2014 拉希姆·斯特林

2015年的安东尼·马夏尔

2016 雷纳托·桑切斯

2017年的凯莉安姆巴佩

2018 年的 Matthijs de Ligt

除了2008年曼联的安德森,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明星球员。 2016年后的球员还太年轻,我们无法评价。 让我们随便挑出现在的世界级球星,哪一个不是从小就不是优苗,大器晚成的有几个? 年纪轻轻就成名的球员,不一定能成长为顶级球员,但几乎所有的顶级球员都是年纪轻轻就成名的。

说白了,一个球员未来好不好,20多岁就能看出。 如果他不好,你再怎么修炼也是没有用的。

哪个明星不是年纪轻轻就出名,或者年纪轻轻就展露才华

为什么我们有这么畸形的政策? 大概是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的最好体现吧。 像足球这样复杂的高水平运动,不是随便挑人单独练就可以达到的,但是政绩三四年就可以取得成果。 谁愿意静下心来,从根源上修炼足球?

我们一直期待国足在五年或十年后的成长。 10年后? 然后你就可以看看这些15-16岁的青少年是怎么踢球的。 别说看,我们都不知道往哪里看。 几万中除去成年玩家,年轻玩家有多少?

中国足球与中国足球环境

想要提升国足的水平,老是谈做青训。 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关键是我们怎么做? 首先,青训不等于中超的u23,青训也不等于那8000名年轻球员。 其次,青训不仅仅是给年轻球员上所谓平淡无奇的足球课。

一个国家的运动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水平和人口水平。 在巴西、阿根廷这样经济不景气但人口暴涨的国家,贫民窟的孩子可以通过踢球改变命运,但不能改变命运前国家队男足名单,影响生活。 经济发达的国家,社会福利好,平均受教育水平高,踢不好球还有其他保障。 韩国和日本呢? 他们处于中间位置,但在各个层级也有广泛的梯队,“没被踢出去”的选择方向多,社保总体上可以接受。 而且和日本一样,高中联赛的职业化程度如此专业,决赛现场观众更是数以万计。 这些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水平很高,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 本田圭佑、长友佑都等曾效力于海外豪门的日本球员,都是从高中联赛中走出来的。

另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制度。 目前我国开二胎才几年时间,什么时候开三胎还是个未知数。 总有人喊:你骂国足,你不送孩子踢球! 但是这种情况怎么要求父母送人呢? 家里只有一个宝贝孩子。 谁愿意把独生子女的未来交给一个不透明的足球? 这还不算塞给各级教练的红包钱。

所以,在中国能踢球的,绝大部分都是富二代,至少是富二代。 他们的孩子没有生活压力,也负担得起俱乐部青训教练的“培训费”。

我们的国家呢? 初中、高中办足球比赛,各科老师都会反对,拎着足球出门,家长会骂我。 有多少孩子在中学偷偷踢过球? 现在又来了一个不是鬼的足球演习。 中国足球的生存环境在哪里?

李金羽称中国足球基础设施太差

硬件和软件

几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我参加了国内一款足球APP的发布会。 前国足前锋、前中超金靴球员李金羽作为嘉宾出席。 李金羽谈到中国业余足球的现状:“现在孩子们,包括成人业余足球环境太差了,孩子们连场边换球鞋换袜子的凳子都没有,更别说更衣室了。”房间,喝水、教练、医疗保障都别想了,我现在想做的是提升中国业余足球的硬件水平。

李金羽只谈硬件,不谈软件。 2017年,据透露,北京汇佳学习聘请了一名在加拿大经历过多次性侵的外籍教练,教授的课程包括足球和排球。 最终事件曝光后,虽然汇佳表示外籍教练在校内没有违纪违法,但这位老师本人还是主动辞职了。 事实上,《温哥华太阳报》的报道显示,教练在被发现性侵犯后离开(1974-1976)。 辞职。 2016年,他还被指控性侵,但2017年这一次,他选择了辞职。 他不想为自己辩护,而是选择了辞职逃跑。 显然这可能是他的习惯。 北京乃至全国学校的外籍教练素质如何,我们难以想象。

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班的现状是存在大量冒充体育大学生、冒充数字的所谓外籍教练、长期担任足球教师的所谓职业退役球员。 5-10岁的儿童。 您仍然可以指望我们的孩子学习。 什么? 就在小编工作的大学里,有多少不会运球的学生被各种培训机构带走,当足球老师教给小学生。 这些受过教育的孩子将来能做什么? 他会告诉你:哦,我在小学上过足球课,但我不知道什么是越位。

归根结底,足球是一项自上而下的长期投资活动,需要环境的建设、师资的培养、从小完善的足球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以及透明的行业形势。 这就是中国足球。 我们要的是提高中国足球的实力。 这种力量持续的时间长达十几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你总不能说你开采了一个油田,就选择了只能用几年的石油钻机吧? 开办学校,总不能只培养孩子几年拿奖,什么都不顾吧?

中国足球不只是中超,不只是中国足球国家队,是中国足球生态的问题,这个道理我们所有球迷都明白,但一些从业者,甚至是大权在握的从业者,不知道。

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