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保领域专家学者点赞潮州古城保护实践 保护古城也能延续文化遗产的“烟火气”

全国文保领域专家学者点赞潮州古城保护实践

保护古城也能延续文化遗产的烟火气“烟火气”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的全国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分论坛上,文保文化潮州古城的领域保护实践成为一大亮点。来自全国各地的点赞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潮州古城保护等相关真实案例,潮州共同探讨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古城古城实践路径。


  分论坛的保护保护圆桌座谈环节由人民日报社文艺部艺术编辑室主编杨雪梅主持,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王军,实践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也能延续遗产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烟火气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全国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就潮州古城保护等相关真实案例进行讨论。文保文化


  曹劲提及她曾多次去过潮州,领域潮州的点赞动人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活的古城,老阿姨白天可以在古城老宅刺绣、闲暇时在庭院里泡工夫茶,晚上在古城里还有群众自发的非遗表演。她认为,以“微更新”的方式修复古城,是潮州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她建议,要平衡好旅游火爆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两者之间关系,让古城继续“活下去”,有“烟火气”。曹劲还表示,潮州古城有动人的过去,相信也将拥有更加迷人的未来。


  张松也曾多次到访潮州,他表示,潮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区灯火繁华、车水马龙,而古城依旧青砖灰瓦、岁月静好,潮州古城的美好需要走进去、住下来,才能慢慢体会。他说,潮州的广济桥历经千年,集交通、文化、生活、景观和传承为一体,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典型代表,值得学习借鉴,建议潮州古城要持续坚持活态传承、活态保护,不搞过度修饰、过度设计。


  潮州的成功在于空间上把古城和新城分开,在房地产火热时期,不在古城区内搞大拆大建,把很多非必要的功能区逐步搬离古城,用足“绣花”功夫保护古城。张松同时指出,活态传承尤其需要产权保护,历史上正是有产权的保护,一些著名的私家园林才得以保存下来。


  赵燕菁也表示,潮州以家庭为单元保护古代的院落,而且往下继承,这个经验希望能够被总结并复制,这是微观上实现历史名城保护,也是实现活化传承最基础的工作。他同时建议,保护不应仅仅是将遗产做成没有生命的“标本”,而是要发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他提倡让文化遗产能够“新陈代谢”,让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技术进步。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佳涛)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