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4年3月19日)

探秘“月亮之都”

□ 蒋子龙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年月宜春,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的湾韵“月亮之都”,得益于其境内的年月明月山。此山方圆62平方公里,湾韵由12座海拔千米左右的年月山峰组成,山势逶迤,湾韵层峦叠嶂。年月茂林深丛,湾韵怪石嶙峋,年月千态万状别有奥趣,湾韵风骨魁伟而韫奇气。年月主峰高达1700多米,湾韵整体山势呈半圆形,年月恰似半圆之月,湾韵因此得名。

不仅山形似月,且山石明亮,夜晚闪烁如月之光华。明代吴云《古月山考》记载:“武功之东有明月山,西有古月山,皆有石能为月之光”。明月山坐落于武功和九岭两大山脉之间。有石夜里发光如月,若月落山中,满山皆明。奇峰出光华,月移山影动,山月相融,自是一奇。自古以来,旅行家都愿夜游明月山。有唐代齐己的诗为证:“山称明月好,月出遍山明。要上诸峰去,无妨半夜行”。

在主峰一侧的绝崖上,有巨石凌空,传说为嫦娥奔月之地。于是,明月山上的几多妙处,都被人以月命名:星月洞、抱月亭、浸月潭、追月亭、晃月桥、月亮湖……处处有月,确是不负“月亮之都”的称号。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言:“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其实,山如明月只是明月山的一奇,还有一奇是明月山的树。山上山下林木森森,植被极其丰富,或枝叶茂密,浓荫匝地;或高出众木,肃爽凌宵……南国之山森林繁盛原不足奇,奇的是明月山有相对齐整的万顷竹海,站在高处望去,碧涛汹涌,密密匝匝,仿佛有巨石滚落也会被浓绿托住。

在明月山绝奇的大峡谷内外及千峰万壑的险峻处,生长着稀有的珍奇古木。如野生红豆杉,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还有古樟树、金丝楠木、黄檀、乌桕、落叶木莲、南方铁杉等等。

一般游客在一些山村也能看到这些在北方平原上难得一见的珍稀老树。我是在沧州农村长大,对树、特别是老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看见古木比看见任何景观都兴奋,在洑溪村就搂抱了需三个人才能抱过来的1100岁罗汉松。此村有一条大堤,大堤一侧长有千年古樟树,800年的闽楠、栎树……这一大堤上就有上百棵古树,800年以上的13株。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气象,或老干如铁,枝叶扶疏;或拂云百丈,独立无双……

村民认为古树是全村好风水的标志,全村护树,无人敢偷伐。于是,村里的祠堂和诸多明清建筑都保留下来了。

山里还有一个叫水口的小村子,一农户家就有两株红豆杉,一株250岁,一株已逾千岁。上海一严姓游客,知道红豆杉养人,向主人借了一张竹椅,在树下半躺半坐地竟舒舒服服一觉睡了两个多小时,醒来便决定要到明月山来建民宿……其实他在树下的竹椅上比在城里的床上睡得沉实,是因为明月山的空气好。一般来说,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5000个,就是很新鲜的空气了,明月山是70000个,称其为大氧吧不算过分。所以山里的这个村子,人人健康长寿。当然,还有其他因素,特别是水土。

接下来就该说明月山的第三奇——水。

刘密的《水农颂》载:远古时代,明月山这片起伏逶迤的黛绿色山峦,原是汪洋大海,“无数海洋生物遨游其中,亿万年过去,沧海桑田一瞬间。但苍茫的群山峻岭之上,依旧翻腾着汪洋般的云海,蓄含着巨大的水量,倾泄下丰沛的雨量”。于是,明月山“溪水万千,跳跃婉转,养育了犹如乳汁般滋润大地的袁河、锦河和潦河水系”。

明月山在成为宜春境内河流的源头之前,先是形成了大大小小众多的瀑布群,其中有落差119米的云谷飞瀑,也有落差只有几米的水帘。瀑布多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这些水有冷热两种,均富含硒元素。

为什么明月山的溪泉都是富硒水?这要感谢大自然的造化,让宜春成为“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且无丝毫污染。经过山上的奇石和树木庞大根系的过滤,特别是流经万顷竹海,即“竹根水”,其质量自然非一般的山水所能比。因此,明月山成为国内名牌矿泉水厂家争抢的水源地。

这一切仍不足奇,最为神奇的是明月山的热泉。泉水发烫,通称“温泉”。《太平寰宇记》称:“县侧有泉,随地涌出。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以名县。”宜春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据记载,明月山的温泉每日出水量10000吨,水温常年保持68℃-72℃,不受季节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与每年的雨量大小无关。

温泉蕴藏于400多米深的熔岩裂隙之中,而山体内的裂隙相通,温泉的储量就极丰富,可谓流之不尽。但“泉以硒为尊”,明月山温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饮可防病,浴可健身。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曾评选出三个“世界级优质多用途温泉”,明月山温泉赫然在列。另外两个在日本和意大利。

明月山下温汤镇建有两侧带板凳的长廊,每到傍晚,就陆陆续续有人提着各式各样的桶,打了温泉水坐在长廊下泡脚,人多时长廊里坐不下就自带板凳。一边泡脚一边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

此处还有上万户从上海、北京等地迁来的移民,图的就是明月山的空气和水。700多年前,曾在宜春(古称袁州)做过9个月太守的韩愈就曾断言:“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湾区的生动(版画)

席湖 作品

以图证史

□ 雷 颐

与惠萍相识近二十年了,我在北京研究中国近代史,她在珠海从政,一南一北,职业不同,本无任何交集,但诞生于香山,也就是今天珠海的容闳,成为我们相识的媒介,二十年来,成为至友。

本人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化转型、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容闳是一位重要、必须重视的先驱性人物;容闳诞生于珠海,无疑是珠海的骄傲,是珠海一张亮丽的“名片”,推动容闳研究、宣介容闳事迹、弘扬容闳精神,是珠海文宣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惠萍曾是珠海文宣部门的领导,对此工作自然尽心尽责,甚至用殚精竭力形容也不为过。不知不觉,惠萍为容闳的精神和人格所吸引,虽然工作变动、且于几年前退休,有关容闳的种种事务与她已全然无关,但她一直想方设法继续推动容闳研究、宣介容闳事迹、弘扬容闳精神。不仅如此,她在知命之年竟然开始独立研究,著书立说,写下自己对容闳的感佩和见解。对她而言,尽心尽责、殚精竭力推动有关研究、宣介、弘扬工作,已从一种外在的“职务行为”内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职业”成为自己的“志业”。1917年秋,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将“职业”与“志业”区分开来,“职业”是为了生存的“稻粱谋”,而“唯有发自内心对学问的献身,才能把学者提升到他所献身的志业的高贵与尊严”。惠萍对“容闳事业”的热爱与激情,提升了自己的高贵、尊严与境界。

多年来,惠萍潜心搜集有关容闳的大量资料,几年前出版了《先行者容闳》获得好评。现在她将搜集到的大量图片为基础,推出《容闳图传》另有一番意义。

在文字发明前,图画是人类最早传递、记录信息的符号,文字发明后,千百年来文字成为记载历史、保存记忆的工具,但摄像技术的发明,使文字的这种功能开始面对挑战。摄影是工业社会对政治、历史和大众生活最有影响的发明之一,其触角从宏大的社会、政治场景一直伸展到普通人的生活。它将稍纵即逝的种种“场景”摄取、保存下来,使之进入“历史”、成为对过去“记忆”的最重要“证据”之一。纪实照片以其“形象逼真”受到空前的重视,“影像”逐渐成为与“文字”一样重要的记载历史、保存记忆的工具。它甚至还能通过人物无意识的瞬间表情,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正如瓦尔特·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所说:“我们即便能顺畅而大概地描述人类如何行走,却一点也不能分辨人在一秒瞬间迈开步伐的正确姿态是如何。然而,摄影有本事以放慢速度与放大细部等方法,透露了瞬间行走的真正姿势。只有借着摄影,我们才能认识到无意识的视像,就如同心理分析使我们了解无意识的冲动。”

《容闳图传》将有关容闳的图片汇集一处,形成“整体性冲击”。更难得的是,这些图片都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恰如本雅明所说:“相机会愈来愈小,也会愈来愈善于捕捉浮动、隐秘的影像,所引起的震撼会激发观者的联想力。这里,一定要有图说文字的介入,图说借着将生命情境作文字化处理而与摄影建立关系,少了这一过程,任何摄影建构必然会不够明确。”详细的图片说明使一幅幅原本孤立的图片、一个个凝固的瞬间突然更具内在联系性,突然连贯起来。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这种关系,更是不同文本间的“对话”,彼此互为“语境”,互相诠释、加深对方的意义。图文一体,读者如同乘船航行在一条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上,历史画面在两岸依次展现。这种非连续性与连续性之间,形成了读者的体会、感悟、思考历史的空间。

然而,如果选图不当或文字说明不当,图与文将“分裂独立”、意义互损。如何选图、怎样撰文?考验着作者的眼光、学识与水平。《容闳图传》选图精当,文字准确简明,图与文成为一种互动互补的张力关系,相得益彰,图像和文字组合加深甚至创造了一种新的意义空间,使受众生成了一种新的阅读感受,不仅使读者对容闳和近代中国的感受、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强烈,而且更加深刻。在这图文并茂后面,深藏着惠萍对容闳和珠海的热爱,体现了她“所献身的志业的高贵与尊严”。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著作有《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等。

大海诗志(组诗)

□ 卢卫平

盘超萍 摄

航海志

 

读航海志时

我会用蓝色墨水的钢笔

在记录沉船的文字下

画上细小的波纹线

我用这种方式

标出沉船的位置

我希望大海永远像我画出的

波纹线一样风平浪静

那些千百年来的沉船

在这样的波纹间

浮出海面

 

城堡

 

我只在大海退潮时

在沙滩上修筑我的城堡

我知道,大海会在涨潮时

带走我的城堡

但我乐此不疲

我爱大海

我愿在波涛每个瞬间的骄傲里

有我一生的徒劳

 

我试着加入大海的弹奏

 

没有人能在沙滩上

将黄昏的脚印留到天明

住在海边的日子

我每天黄昏都到沙滩上走走

我留下的脚印

是大海涨潮时

波涛在沙滩上要寻找的琴键

我试着加入大海的弹奏

我听到的涛声

总是美妙无比

 

鸥鸟

 

晨曦中,我看见一只鸥鸟

站在桅杆顶上。此刻,船还在波浪

的鼾声里沉睡,船梦见了鸥鸟

我看见鸥鸟,为了能在桅杆顶上站稳

张开了平衡的翅膀

船梦见的鸥鸟,张开翅膀

引领着自己在大海上飞翔

我看见鸥鸟,和船梦见的鸥鸟

是同一只鸥鸟

 

驼队

 

我到海边时

海正在退潮

海一浪低过一浪退缩

沙滩一步紧跟一步扩张

夕阳用最后的金黄

为沙滩戴上胜券在握的桂冠

如果海按眼前的节奏

一直退潮到明天早晨

海会不会消失

沙滩会不会成为沙漠

退潮的涛声

治好了我多年的失眠症

沉沉的梦中

我四处奔走

用卖掉舟船的钱

为大海建造一支驼队

卢卫平当代诗人,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一万或万一》《我后悔让这块石头开花》《蒙尘的镜子》《瓷上的火焰》等诗集十二部。三次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十名,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

谷 雨(三首) 

□ 盛祥兰

不断分杈的树

 

柞树一边生长,一边分杈

长着长着,就将自己

长成四分五裂

分着分着,就将自己

分得枝繁叶茂

 

懂得分杈的树

也懂得美学原理

每一枝分出去的杈

都漂泊在自己的掌纹里

没有返回的路径

 

每一阵风起

都是一次历练

它们愿意向雨水低头

有时,它们颤动

并不代表喜悦

 

月亮独自走着

 

所有的麻雀都飞走了

我比它们的总和还要寂寞

 

一年又一年

麻雀学会了空中翻

在冬天来临前

它们拒绝长大

所有能抵达的地方都不是童年

 

每个夜晚

孤独的人独自走着

月亮也独自走着

 

一块冰凉的石头

即使在夏天也不会发热

 

我听见有人对着它

说着好听的词语

而它,无动于衷

 

谷雨

 

有时,灵魂出走的方向

就是一只知更鸟迷失的地方

有时,他的沉默

是另一种反抗

 

我不知道白露尽了

雏菊会不会开

隔着风,隔着明媚的晨曦

 

早上,我在追一片云的时候

被一阵风绊倒

我张开双臂

只是为了抱紧自己

 

我想起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谷雨跌到了低处

两个消瘦的眼神

不分胜负

盛祥兰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生于吉林抚松,现居珠海。著有诗集《偶然》、日语版诗集《盛祥兰诗选》、长篇小说《爱的风景》、散文集《童年春秋》等。